李胤甚至都打算把伽倻這個大唐早年扶持的藩屬小國給并入到帶方道中去,還打起了耽羅國的主意。
“聽說這次滅百濟,有好幾將領表現非常不錯,你那兄弟牛見虎,還有王文度、劉伯英、劉仁軌、劉仁愿、薛仁貴,一個賽一個的猛。”
“欺負化外蠻子而已。”
喝著酒聊著天,秦瑯對于半島上的戰爭,不算太感興趣,因為早知道了結果,就沒有半分期待的刺激了。
相比起蘇定方的用兵迅猛,李績在遼東卻是穩打穩扎,故意在鴨綠江一線消耗著高句麗軍力,他這樣做的目的秦瑯也能一眼看穿。
唐軍在鴨綠江一線,也早經營了數年,儲備了許多糧草軍械,甚至修了許多城堡兵站,在這里打,唐軍基本上就跟主場做戰沒什么區別,不會有半點后勤補給上的壓力。
甚至還有水師可沿海沿江支援,連靺鞨諸胡的騎兵也能提供更多助力。
這比起直接長驅直入攻往平壤是有一些好處的,可避免補給線過長,后勤壓力大,甚至是能避免在敵人主場上攻堅做戰。
先在鴨線江一線消耗高句麗的生力軍,待消耗的差不多了,再一舉殺過去,到時高句麗人就再無抵抗之力了。
這種打法得耐的住性子,尤其是朝堂上得支持。
好在李胤也不是不懂軍事的人,對于李績這位圣祖挑選的主將,也表達出全力支持的態度,不管李績怎么打,他都贊成,完全不干涉。
“三郎不是說呂宋一直缺人嘛,我看這倒是個不錯的機會啊。如今百濟剛滅,蘇定方手里頭肯定有大量的俘虜等,正好買些過來啊。”
因為李世民故意卡呂宋脖子,設立的移民限制,雖有許敬宗崔敦禮等幫忙,但依然受限很大,這導致如今呂宋也不得不修改策略。
秦瑯早前本打算大量從中原移民漢人過去,建立一個漢移民殖民地,并不想過多的在呂宋保留本地土著或其它外來奴隸。
可在現實面前,他也不得不低頭。
不低頭不行,人口增速過緩,嚴重制約呂宋發展。
他現在只能放寬對土著的控制,不僅開始招安一些土著部落,將他們遷移到呂宋外島,分田授地,甚至還對一些土著部落保留了不少自治權力。
另一方面,也只能加大奴隸的引進。
搞的現在,呂宋的漢人已經不到半數了。
秦瑯只能加強殖民教育,比如規定所有土人的孩子都要到呂宋本島上接受漢化教育,實行寄宿制度,安排這些土人孩子到漢人家庭中寄宿居住,呂宋官府給寄住家庭一筆補貼。
同時,也到處搜羅那些孤兒,讓漢移民家族收養,官府同樣補貼一筆錢。
秦瑯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可靠的呂宋人口。
當年秦瑯在武安實行這種收養蠻族孤兒的政策,效果還是不錯的,許多蠻族的戰爭孤兒們,打小在漢人收養家庭中長大,認漢人為父母,學習漢文化,長大后,除了長相稍有些不同外,其實已經跟一般的漢移民沒什么區別了。
他們的思想,已經完全漢化。
在武安,在太平港,這種收養長大的孤兒特別多,如今也都已經成長為年輕一代,在各行各業之中,甚至許多黑不溜秋的昆侖奴年輕人,都已經漢化了,一口唐官話說的比許多中原山里漢人都好。
但秦瑯一直覺得這只能是權宜之計,如果不想辦法保證主體民族的數量優勢,那么將來一定會有嚴重的隱患的,尤其是呂宋這樣的海外之地。
在秦瑯的設想里,主體的漢民族不能低于七成。
這種思想在后世可能被攻擊,但在這個時代,是必須的。
“百濟雖說是東北扶余人南下征服馬韓諸部建立起來的國家,但扶余人也算半個自己人。”魏昶雖說奴隸出身,但畢竟如今也是個侯爺,所以這些年也是學了些知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