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知道說百濟與高句麗國的統治者都是出自扶余,扶余是扶余人建立的,他們屬于穢貊人的一支。
濊貊族早在西周時代,就已經是周王朝的臣屬國了,夏商之際,廣泛分布于南起朝鮮半島北至松花江流域中游的廣大地區,濊貊主體在東北,周滅商后小部分逐漸遷至其他東部地區,一小部分濊貊人遷至朝鮮半島。
后來濊貊族的北支索離族在松嫩平原建立王國,中原譯為扶余國,漢晉時,一直臣藩中原王朝。
“到如今啊,大部份的扶余人都同東胡、蕭慎的后裔以及濊貊人和三韓后裔融合了。甚至啊,從兩漢到魏晉,中原多少漢人移民到遼東、朝鮮,后來又被并入扶余、高句麗、百濟、新羅,所以說,其實這些人跟我們關系還是比較多的。”
相比起黑不溜秋的昆侖奴,或者是金發碧發的泰西奴,遼東地區以及朝鮮半島上的這些人,確實跟漢族關系比較復雜。
就如同朝鮮半島在遠古時代,其南部地區一直是三韓部落土著,這些號稱三韓的諸部落組成了三個部落聯盟,什么辰韓、馬韓,弁韓。
百濟國就是后來一位扶余王子帶兵南下征服了西南的馬韓部落聯盟建立起來的。
當然,也有傳說,說當年殷商箕子建立的箕子王朝,在漢初時因為收留了衛滿,最后反被衛滿篡國,箕子朝鮮的末代國王就帶著一些部下南遷,硬生生的把南面的三個諸韓部落聯盟給干服了。
統了諸韓,自稱辰王,建立辰國。
不過這位末代朝鮮王據說無子嗣,死后無人繼承王位,引發內訌,最后三韓又獨立了,但在吸引了箕子朝鮮國帶去的一些文化、技術等后,實力提升不少。
也有傳說,當年秦始皇派徐福和韓終兩位術士帶著許多人口出海求長生藥,后來徐福入倭為王,而韓徒則帶著人到了如今新羅一帶為韓王。后來到漢惠帝時,韓人越海朝貢,便自稱是韓徒之后。
雖然這些內容,也都記錄在古代的史書之中。
但秦瑯是不太相信的。
他還是覺得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是土人,半島北部是濊貊土人,后來殷商時,箕子封于朝鮮,到半島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鮮國,一直延續到了西漢初。
漢初衛滿跑到箕子朝鮮被收留,但后來卻篡奪了箕子朝鮮國,然后某位箕子朝鮮的王子跑到了南邊,把三韓土著揍了一頓,宣布自己以后就是韓王,三韓人的王。
但這個韓王或是辰王沒做多久,被衛滿朝鮮派兵追擊討伐,兵敗而亡,韓國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三韓各部轉向衛滿朝鮮拜老大。
沒多久后,漢武帝發兵滅了衛氏朝鮮,在遼東設郡。
這個時期,不管是北邊的扶余人還是高句麗人又或是南邊的三韓人,都得對強大的漢帝國俯首稱臣。
直到后來,他們學習了許多先進的漢文化和技術后,一步步的壯大。
扶余人先后建立了高句麗和百濟國,而辰韓人也建立了新羅國,弁韓也建立了伽倻聯盟等。
到此時,不管是高句麗還是百濟又或新羅,這幾國確實已經是融合了許多部族,其中也包括有不少漢人的血統。
從某方面上來講,此時的半島人,跟中原嶺南啊,黔滇等地的南蠻,沒啥區別,甚至可能比那些西南夷,嶺南蠻什么的,可能跟漢族的血緣關系更近一些。
就好比百濟國,人家是半島上最先主動尊崇儒學的國家,比倭人早的很。
百濟的上層貴族,早就能夠寫漢字讀儒書了。
“你們既然打算去呂宋,那我也不會虧待你們,到了那邊,土地肯定會劃給你們的,地很多,但是人就得你們自己想辦法。如果你們覺得百濟人口不錯,那你們想辦法多弄些過來。”
“三郎你不要百濟人?”
“自然也是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