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已經很少做詩了,今日有幸能見到秦瑯即興做詩,那可是非常難得的榮幸。
大家都在品味這首詩,與在心里跟秦瑯另一首雪擁藍關馬不前相比較。
七十歲的魏昶喜歡后面那一句,你問我嶺南好不好,我說此心安處,便是家鄉。年紀大了,眼中看到的便總是回憶和過往,總是舍不得家鄉,漢人都有故土情結,更講究落葉歸根。魏昶七十歲了,還決定親自帶著子孫移民呂宋,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
此時聽到這首詩,心中最后的那點躁動也就安靜了下來。
“好詩!”
不遠處,數輛馬車相接,幾張便攜的桌子擺開,太平長公主與玉簫、魚玄機等幾個妾侍,還有劉九等幾家的女眷做一起喝茶賞景。
侍女過來把秦瑯的詩念給大家聽。
魚玄機直接讓婢女取來紙筆,抄下這首詩。
“第一句好美,襯這桃源般的美景。”
女人總是感性居多。
太平長公主李麗質則喜歡第二句,我與春風皆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
一群貴婦人頓時喧鬧起來,驚嘆連連,尤其是同行的幾家女眷,都說這次同行賺了,居然意外得見一首傳世名作的出世。
而幾家里的年輕小娘子們,更是雙目流彩,對遠處那位郡王,真是心中又添幾分崇拜喜歡,真如謫仙人下凡,咋就這么厲害呢。
貴婦人們看著這些小姑娘們那面上泛起的桃花,也只是充滿過來人的笑容,別說小姑娘們,就是她們,有些甚至都已經做祖母或外祖母了,但望向那位秦三郎時,都會心跳加速,經常走神發愣。
此時晚春三月。
山花爛漫,草長蔦飛。
秦瑯一行人南下,卻也不急,走走停停,沿途賞花觀景,也是照顧隨行的女眷或孩童們。好在這次雖然選擇的是藍武道,但此時的藍武道已經跟貞觀初時的藍武道路況不同了。
貞觀初的藍武道,那是自先秦時就開辟的,利用秦嶺北側灞水河谷和秦嶺南側丹水河谷連接開辟而成。
由長安東出,溯灞河西側南行,經藍田過灞河,上七盤嶺,繞蘆山北側,經六郎關、大坡垴到藍橋,沿藍橋水而上,經牧護關翻越秦嶺,然后順丹江支流七盤河而下,一路到達武關。
這條路,尤其是藍田藍橋這一段,路很難行,山路狹窄而且曲折蜿蜒。
不過在秦瑯為轉運使時,當時不僅負責朝廷財政,而且也兼負責漕運,兼管河道水利,在任期間,不僅修了洛潼五百里軌道,也還修了襄陽到方城的唐白運河,荊州到襄陽的荊襄運河,長安到武關的丹灞運河。
后來他在嶺南時,又修了江西贛廣運河等。
相比起其它幾條運河,丹灞運河其實并不算太難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