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說收編的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的降兵部隊,連數字都沒列入正式戰死數字之中,他們死的更多,死了二三十萬。
當然,三國反抗者就更慘了,李績蘇定方程咬金牛進達薛仁貴劉仁軌,甚至是李思摩、李社爾、秦國忠等胡將都輪番在半島征戰,犁了一遍又一遍。
李胤根本不跟三國玩什么羈縻啊安撫這套,就是打,就是干。
就算他們被干服了跪地求饒都不行,李胤的策略是要把島上的人種全換了,擊敗的反抗者,直接就全都抓為奴隸。
這些奴隸先在唐軍手下幫著修建要塞、據點,修建道路,甚至可能會幫著開墾些軍屯,然后會被中原來的商人們買走,也有部份會送回中原,成為官奴或是皇帝的奴隸。
售賣的錢補充軍用,或者給予東征將士們的功勛賞賜等。
在這種征服策略下,三國只要還有點骨氣的,都寧愿頑抗到底,畢竟李胤不給半點活路嘛,如果說投降后,還能有個活路,能分塊地什么的,那么就算要改學漢話,要納稅服役什么的,他們其實都已經認了。
長孫無忌等宰相先前一直反對這樣打,認為適當的改變下策略,整個半島立馬就能安定下來,朝廷一年能節省無數軍費,而且還能得到許多稅賦、錢糧等等。
可李胤拒絕了,就要干到底,說要一勞永逸。
可問題卻是三韓反抗激烈,甚至慢慢的不僅高句麗他們反,連靺鞨、奚、契這些游牧部族,也受不了這樣的持續戰爭了,紛紛開始反抗大唐。
這也就引發了三年奚契戰爭,李績屢戰屢勝,可人家就是不肯認輸,因為認輸也沒用,李胤對反叛的奚契早就有了詔令,滅二族,改土歸流,移民開疆。
這就是把人往絕路上逼,只能反抗到底。
偏偏皇帝這種瘋狗一樣的打法,軍方還很支持,李績蘇定方程咬金這些大將都很好戰,打了十幾年了,越戰越勇,對于將領們來說,打仗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況且,這十幾年也沒白打,從遼東到海東,這生生的拓地幾千里,不就是能名載史冊的實打實功績嘛?
雖說也傷亡了不少,但朝廷對于軍功的賞賜始終能夠兌現,向來比較豐厚,遼東、朝鮮,朝廷拿出了許多土地來做為勛封爵賞,當兵的打仗有賞賜,立功有勛封,甚至軍功還有機會授爵、授官。
哪個當兵的不愿意?
也正是因此,所以皇帝在準備清洗長孫無忌一黨時,軍隊才會如此態度一致的表示了支持。
再打個兩三年,估計奚契也就徹底的被征服了,到時這片地區就能成為朝廷直轄的疆土,這也算是開疆拓土了。
現在的消息看,奚契戰爭起碼還得打好幾年,但東邊的靺鞨現在反抗也越來越激烈,奚契和靺鞨有可能合流,甚至有可能讓半島上的三國殘余勢力再次死灰復燃,興起新一輪的大反抗。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再打十年都有可能,甚至軍費開支不但不會減少,可能還要增加。
劉祥道覺得自己可能猜到了點皇帝的心思,打仗是得花錢的,賞賜將士、撫恤將士更得費錢,雖然這十幾年,朝廷清洗三韓,征討奚契,也把起碼五百萬三韓人和高句麗人發賣為奴,光是賣奴隸的錢就有上億,但一年起碼三千萬的戰爭開支,其實總的來說,并不賺。
賺了幾千里的疆土是沒錯,但這個是不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