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么巨大的銅產量中,占了九成九都是通過膽銅法得來的,秦家與朝廷或與皇家、勛戚等合作,為大唐的銅產量增加上幾十甚至上百倍。
而膽銅法離不開鐵,必須用幾斤生鐵才能通過膽泉法煉出一斤銅來,所以相比起直接從山里采出銅礦,膽銅法需要有足夠的生鐵。
朝廷這些年銅產量越來越高,最關鍵就是鐵產量越來越高,而鐵產量可沒有什么膽鐵法用其它置換來,只能尋找鐵礦開采。
在全國的鐵礦大開采中,秦家的鐵礦采取依然占據了很大份額。
韶州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膽銅產量,主要還是因為那里有全國最大的膽泉,然后把無數的生鐵通過海運或是西江、北江、贛江等水運,集聚到韶州膽泉,源源不斷的置換成膽銅。
而廣州佛山是全國如今最大的冶鐵中心。
李胤之所以特別提起這事,是因為秦家在礦采業的實力相當了得,在石炭、石油、鐵礦、銅礦以及金礦、銀礦的開采、冶煉中,都幾乎占據第一名的位置。
雖然朝廷鼓勵私人采礦,通過礦課或專賣制度把秦家等采集加工的金銀銅鐵再壟斷到官倉,可這些也是要付錢的。
最關鍵的是,秦家在中原的礦業自然受朝廷嚴格監管,但在呂宋、倭國、林邑等地,卻不受此限制。
事實上,現如今因為銅產量大增,朝廷鑄幣量也大增,如今每年僅標準的開元通寶錢,每年起碼鑄造五百萬貫。
朝廷總共二十三個鑄錢監,但這五百萬貫錢,有一半出自于秦家的呂宋鑄錢監。
呂宋鑄錢監鑄造出的錢,質量精美,在市場上也是最受歡迎,甚至在倭國、林邑等地,帶呂字的開元通寶,遠比朝廷其它錢監的錢受歡迎。
其它的八種錢幣,秦家的鑄造量也很大。
雖然對朝廷來說,過去一年幾十萬貫的鑄幣量,如今幾百萬貫,翻了十倍,但秦家畢竟占據了鑄幣的半壁江山,僅鑄幣的利潤,秦家一年就幾十萬貫。
唯一能讓朝廷比較欣慰的是,不管秦家什么產業賺錢,但最后繳稅的時候,秦家卻從沒有偷逃躲避過。
朝廷在呂宋能分享三分之一的稅,可朝廷從呂宋收的稅越來越多,朝廷其實心里越不是滋味,這說明秦家得到的那份更多,始終是他們的兩倍。
更不用說,他們只拿到了三分之一的稅,而秦家除了三分之二的稅外,他們自己經營所得的利潤更大。
劉祥道猜測不到皇帝今天找他來說這些的目的。
總不會是想對呂宋下手吧?
朝廷在朝鮮打了十年,每年打底軍費三千萬,把一個富饒的半島幾乎打成了煉獄。這十年間,大唐以及仆從軍前后死了超過十萬兵,這也是奚契兩部在大賀窟哥和可度者死后,兩部內亂,繼而新的首領要聯手反唐的重要原因。
奚契兩國年年奉詔出兵,打了十年,兩部死了好幾萬。
而歸附的靺鞨諸部也死了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