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普通的士兵,餉錢豐厚,戰功賞賜也都能及時兌現,年節賞賜又多,再加上朝廷打下的遼東、朝鮮等地后,李胤數次大加分封,可是把大量的土地分賞給了功勛將士。
對于一些高級將領,甚至憑功可得爵位和封地。
李胤把原本在貞觀后期已經濫掉的十二等勛官制度和爵位制度重新整頓,勛官十二轉,每加一轉就升一級勛。
而升滿十二轉至上柱國后,再得勛,就封爵。上柱國往上,每兩轉授一級爵,理論上,只要你功勛足夠,你可以直接封到世封國公。
授勛晉爵,賞田賜土。
甚至在李胤在位的這些年,大唐的北衙十軍數量,也從原本的數萬人,一路漲到了如今的二十萬,號稱二十萬北衙禁軍。
這可都是常備軍。
更別說,李胤這些年還一手打造出了一支強大的受封勛爵領主集團,這些擁有功勛授封勛爵獲得領地的都是精銳戰士,他們獲封勛爵領地的同時,也有義務為皇帝和朝廷征戰,自備武器,甚至得按領地大小,提供相應數量的扈從騎兵和帶甲步兵、民夫輔兵等。
十幾年下來,這支勛爵領主武裝,成為大唐自北衙禁軍和南衙府兵之外的第三大武裝力量,甚至遠超過州縣團練鄉兵。
李胤畢竟也是秦瑯的親傳弟子,也在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的教導下努力學習多年,所以他在位這些年,對于軍隊始終很重視和上心,一直牢牢的掌握著大唐武裝,甚至在他的統治下,大唐的軍事力量,甚至比李世民的時候,還要強上幾分。
皇帝手中有如此強橫的軍事力量,秦瑯就必須的慎重考慮皇帝的提議,不能輕易的拒絕。
他可不想落的如長孫無忌一般的下場。
雖然皇帝如今的提議有些過份,手伸的太長,但若是從朝廷角度來看,這些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站在呂宋角度,這當然是不應當的,但站在朝廷角度,卻又沒問題。
利益沖突,如何取舍?
秦瑯看著群情洶起的眾家臣們,并沒有表現出多少對朝廷的不滿來,呂宋現的實力確實還不錯,反正在海上幾乎無敵手,但他不會因此就狂妄無邊。
相比起大唐,呂宋還只是個弟弟。
必要的時候,該裝孫子還得裝。
“既然殷監鑄轉達了圣人和朝廷的意愿,那么我呂宋也是大唐的疆域,我等也是大唐的臣子,自然得遵旨而行。”
“大王?”秦祿急了。
秦瑯打斷他,“先聽寡人道來,圣人的意愿不容違背,只要朝廷做了正式決策,要收回鑄幣之權,那么我們就當遵從。”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