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這次出臺這么多新政,這是要干什么?”
“朝廷這么缺錢嗎,每年過億貫的財收,還缺錢花?”
秦祿倒是能猜到一些原因。
“對奚契的征討還在持續,奚契二族比預料中還要硬還能打,而靺鞨如今也幾乎是全族皆反,都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改土歸流策略,聽說朝廷準備發起第三次東征戰役,這次要調集二十萬精銳出擊,大軍開拔作戰,軍費自然高。”
“而且我聽說南邊和西邊又打起來了,先前西南的永昌道麗水都督所轄的羈糜南蠻跟南邊驃國的屬國打起來了,驃國那個屬國的國王都被斬殺,然后驃國國王召集了十八個屬國以及三百多個部族,集結了十幾萬人馬北上,一口氣把那個殺了驃國屬國國王的羈糜都督給殺了。”
永昌道是朝廷在瀾滄江以西設立的一個道,除了幾座要塞軍城,基本上都是歸附羈縻的南蠻諸部,什么金齒、繡衣、烏衣等等。
這些土蠻部族林立,有些也是世仇,經常爭斗。
這次就是隸屬于永昌道麗水都督府下的一個蠻部,跟驃國的一個屬國爭斗,兩家本是世仇,這次蠻部得了一些唐都督府買來的武器,加上在麗水都督府這里得到的整訓,居然一路打到了那小國的王寨,直接把那什么自稱蠻王的家伙滅了。
這事引的驃國上下極為不滿,其實驃國立國數百年,本身是一個很松散的部落聯盟,由十八個小部落蠻國組成,總共有幾百個部落聯盟,面積挺廣,但實力一般。
大唐不斷向南擴張,其麗水府的麗水之名,其實麗水就是后世的伊洛瓦底江,麗水都督府駐地安西城,就是后世密支那附近的孟拱。
麗水都督是朝廷派駐武將,原是通海都督府的將領,對南蠻諸部的矛盾很熟悉,也很清楚知道如何挑撥這些蠻部相爭,然后好趁機漁利。畢竟朝廷的這麗水都督府的任務,就是不斷的向南開拓,朝廷早在多年前,就有了通過麗水河一路而下,打通這條麗水千里河谷平原的計劃,最終直接入海,讓西南地區除紅河外,再增加一條大動脈。
麗水河谷平原,早就是朝廷垂涎已久了。
所以駐麗水的都督無風都要起浪,何況對以往有世仇的蠻部之間呢,自然是各種挑撥離間,煽風點火的。
邊將嘛,總是喜歡挑起邊釁的,尤其是實力強大時,這樣才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偏偏如今這麗水都督不是別人,乃是王玄策,這位曾經一人出使天竺,然后都能把人家天竺打的服服貼貼的狠人。
這位在開元朝仕途不太順,主要是因為李世民之死,跟胡僧的丹藥有關,而那胡僧的丹藥,卻又是王玄策從天竺帶回來的藥材,因此他最后被貶,在西南蠻地呆了十幾年。
如今也還只是個麗水都督,安西軍城外,皆是蠻夷,想離開,必須得有足夠的功績,否則王玄策這輩子只能老死在這雨林蠻荒。
王玄策還是很有本事的,他在麗水多年,原本這里只有幾個小據點,但在他經營下,麗水府下各羈糜蠻部,都對他服服貼貼,麗水府修路筑城,練兵備武,實力漸強,甚至許多蠻部都開始向大唐服兵役、勞役,納稅都變的積極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