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已經判斷皇帝有意借這次麗水都督府下羈縻部落跟驃國的沖突,而挑起一場滅驃之戰,這場戰爭勢在必行,軍方支持,西南地方邊將更是故意制造邊釁挑起,所以難有人阻止的了。
在這種形勢下,秦家在驃國沿海好不容易建起來的四個商館,在唐驃沖突升級為國戰的情況下,很可能就要成為炮灰。
辛苦多年,怎么能就此放棄?
秦瑯判斷出唐軍滅驃國的成功性很高,畢竟有征服通海、永昌、銀生、麗水諸蠻的成功例子在,順著麗水一直打到入海口還是機會很大的。
而且秦瑯早已經通過在朝中的關系,拿到了朝廷用兵驃國的戰略計劃,沿麗水河一劍穿刺,直入海口,同時水師西來,配合作戰。
朝廷不打算跟驃國蠻子在叢林里做戰,打算先直接打通入海口,然后沿江修建一條戰略交通線,這是朝廷在西南地區用兵的老手段了,建立一條交通大動脈后,沿線修建要塞軍城,屯兵鎮守,再移民,招附土蠻,羈縻。
這種軍鎮鎖鏈戰略,早就證明非常成功。
朝廷當年在嶺南如此,后來在滇黔如此,在交州也是如此,再越過紅河開疆,也是這套路。
一打一個準,這能充分發揮出唐軍的有力優勢,只要不急著跟蠻子們在叢林里繞,唐軍就是無敵的。
何況唐軍還有海上優勢呢,一旦通了海,那么就全盤整活。
就算蠻子占據叢林山區也不用擔心,控制著這條交通線,以守待攻,逐步蠶食,有個二十年,那么驃國就會變成下一個通海。
而對秦家來說,積極配合朝廷攻驃,那么待朝廷打穿驃國,到時秦家自然也有功,憑借朝廷慣例,秦家到時把四個商館,變成四塊分封領地那是水到渠成,這都是早在朝鮮戰爭、遼東戰爭中有先例的。
秦家這些年建立了諸多的租界自由港、殖民據點、商館,與在呂宋群島的征服用兵不一樣。
在呂宋群島的用兵,是為了徹底征服諸島,為秦家提供長久統治。
而秦家在沿海建立的這些租界、殖民點、商館,都是沿著海上絲路建立的,其主要目的是一路貿易,以及為秦家的海外貿易船隊提供補給點,并從殖民點獲取更廉價的資源。
正是在這種定位下,秦家對呂宋和海外是兩種不同的思路,海外根本不需要去占領太大的地盤什么的,以建立一個穩固的據點要主,然后盡量跟土人國王什么的達成貿易協議,以通商為主。
當然,若是土人實力太弱,有機會多占點地盤也行,但秦家征服土人后也主要以對土人勢力羈縻為主,只要他們臣服于秦家就行,納點稅賦交點保護費,然后在秦家的指揮下種植棉花、甘蔗、香料,或是開采礦山等,秦家也不打算在那些地方搞什么加工制造業,都是定位為原材料生產供應,頂多進行點初加工,最后棉麻礦料等運回呂宋進行精加工。
這其實就是掠奪式的吸血,向呂宋輸血,在這種模式下,秦家根本不需要如呂宋一樣,在各地花太多心血,只要管好一個港口就行,周邊郊區稍加強點控制,至于其它地方,威懾羈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