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雄心勃勃。
太師秦瑯罕見的表態支持,這時好多人才想起來,秦太師十六歲開始統兵征戰,一刀一槍打下了戰神的赫赫威名,平黨項敗突厥滅吐谷渾取流求安定嶺南開拓西南,這位可是堅定的開疆派。
更何況,后來開拓武安封地,這些年更是一心撲在海外呂宋,可一直沒停過對呂宋島蕃的征討啊。
這位對于開疆拓土,可一點都不比當今天子的執念小。
洛陽。
開元十四年的秋,各地的封疆大吏、藩鎮宗室紛紛進京朝集。
趙王李厥自燕山北封地而來,皇叔許王李治卷入謀反案被殺后,二皇子李厥被改封到原李治封地承德,這塊燕山北面之地,原是奚族之地,后來李世民劃出一塊給嫡子李治封藩,經營多年,結果最后卻便宜了李厥。
雖然朝廷對奚契發動了第三次大規模征討,用兵二十萬眾,樞密使李績親自掛帥,但對李厥來說,并沒有什么影響。
他雖改封承德,但在朝廷前兩次討伐下,奚族早就節節敗退,一路北撤,承德這塊燕山北的邊境封地,早就已經變成了后方。
更何況,雖為朝廷宗藩,但皇帝李胤對這些世封的宗室藩王限制很多,既不能管民又不能統兵,手里僅剩下幾百親衛,加上三分之一的封地稅賦收入,再加點監督權,分封宗室其實就是被皇帝養豬了。
無詔不得出封地,更不許擅自入京,不許交結地方官員,倒是不禁止做生意什么的,但也不許仗勢欺人與民爭利。
宗室里縣公以上爵者,既不能參加科舉,也不能從軍領兵,除非是五服以外的宗室了,限制減少,允許參加科舉、從軍,但是不許拜宰相,不能任四品以上將軍。
宗室封藩們雖分封在邊疆各地,也備有府官國官兩套班子,也還兼著世封都督、刺史之職,可實際上這頂多是個備用的備用,只有在最特殊的情況下,比如封地或封地附近有人造反,或是京師傾覆等等一些特定情況下,這些宗藩才能夠獲得臨時特別權力,有限的發揮一些作用。
李厥其實對這些也早就清楚。
皇子們五歲進學,十二歲加冠,出宮開府,然后滿十六歲就要出京就藩,每三五年輪流受詔入京朝見天子。
一輩子望到頭,連京師的繁華都享受不了,有的只是邊疆的荒涼與孤寂,甚至還有些胡虜蠻夷進犯襲擾的危險。
在封地這也不許,那也不行。
等了三年,終于等到回京朝天子的詔令,李厥是一刻也不耽誤的立馬動身南下,這一路過來,也是非常暢快,甚至邊走邊打獵,好不痛快。
過了虎牢關,便算是進入洛陽的地界。
李厥行事也收斂了許多,畢竟天子腳下,他雖是皇次子,可也不敢大意,萬一哪里不小心做錯了,被人彈劾,可能就要面臨懲罰。
做為被蘇皇后親自收繼撫養的皇子,李厥子以母貴,母親為皇后,自己身份地位自然也就尊貴些,但這些年朝中的那些暗流,也讓他早清楚了蘇皇后的后位并不穩固,甚至他那名義上的嫡兄長李象的儲位也一直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