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濟沒日沒夜的忙著這兩場戰爭的各項協助事宜,熬的兩眼通紅。
“來相,圣人諭旨,召政事堂諸公在宣政殿議事。”
來濟皺眉,最近大朝小會不斷,讓他更加時間不夠用了。
宣政殿在含元殿西,本就是天子常朝之殿。
隋時為武成殿,唐改宣政殿。
過了武成門,來到宣殿政,發現皇帝召來議事的人不少,政事堂宰相、樞密院執政,還有轉運司計相,以及被稱為內相的翰林院學士、御史臺的中丞·····
這是一次標準的廷議規模,難道又出了什么大事?
要說起來,皇帝李胤雖然性格上有些剛愎自負了些,但說起勤政,其實還是不錯的,說起來隋唐的幾位天子,都是非常勤政的榜樣。
李淵在位雖僅九年,但他被迫退位時天下都還未能一統,所以也沒有資格可以整天享受,基本上是每天上朝的,而且退朝后,還經常要跟宰相重臣們廷議,有時也要召大臣仗下奏對,批奏章經常批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
而圣祖皇帝李世民,年輕繼位,精力充沛,更加勤政,雖然貞觀后期龍體不適,已經開始讓太子長期監國,但是皇帝就算在外巡游,可朝廷奏章依然也都要全都備份一份快馬送到行在,皇帝也都是有觀閱的。
李胤在位以來,甚至一度改貞觀后期兩日一朝的例子,恢復每日早朝,逢五、十擴大朝會,而初一十五更是舉行朔望大朝會。
私下奏對,召集大臣廷議更是家長便飯,不僅天天要召宰執們議事,甚至皇帝還早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都要接見九位官員,品級有官有低,涉及各個部門,不僅有京官,還有來京辦事的官員等。
這些人好多原本是沒有資格朝見天子的,可皇帝就是定了這么個規矩。在每年底朝集開始后,天子甚至一天還要額外見九位刺史。
皇帝的精力充沛,卻苦了大臣們,尤其是宰執們,本來就忙,結果每天早早起來趕早朝,朝會結束還要參加政事堂會議等,政事堂這邊結束了,又還要回各自衙門主持事務,偏偏皇帝還總是要召大家入宮奏對議事,一天到晚忙的腳不沾地。
眾人到齊,片刻后皇帝進來。
來濟發現,太子并沒出現,太子李象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皇帝身邊了。這對于一位已經被冊封了十四年的太子來說,有些問題。
“諸卿,坐。”
李胤在御座上掃過諸位大臣,然后緩緩開口,“朕欲冊立韋昭儀為宸妃。”
皇帝的話,讓底下的大臣們都有些驚訝。
來濟也發愣,大唐后宮制度是一后四夫人九嬪諸御制度,四夫人也叫四妃,貴淑德賢皆為正一品妃,這名號和數量都是固定的。
如今后宮中蘇氏為皇后,秦家姐妹則分別封為貴妃和淑妃,然后出身蘭陵蕭氏的蕭德妃,出身清河崔氏的崔賢妃。
一后四妃都在位。
況且,大唐也根本沒有宸妃這么一個名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