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朕也就用人不疑,驃越便全交給王玄策了。程卿,朕打算留你在京城,入樞密院,授簽署樞密院事,如何?”
程處默心中驚訝。
他父親程咬金先前鎮守幽并,同時還加判樞密院事銜,為樞密院下院長官。
做為與政事堂分掌文武的西府,樞密院的權柄很大。
內分上下兩院,以樞密使、判樞密院事為正任官,分領上下院,又以樞密副使、知樞密院事、簽署樞密院事、同簽署樞密院事諸職為副。
實際上樞密院正式的正副官是六人,但有時一職也會多任。
原本程咬金牛進達蘇定方幾人都是樞密院的,剛剛被調出樞府,甚至還對調軍鎮,有明顯的貶降之意。
剛才路上程處默還在想,也許自己也要跟著被貶了,理由自然是皇帝要對山東軍功新貴派下手,尤其是對秦瑯為代表的瓦崗系下手了。
誰知道皇帝現在卻要提他進樞府。
不管怎么說,廣南宣撫經略使、鎮南大都督府長史總管大都督府事,交州刺史、鎮海軍使等確實屬于封疆大吏,獨鎮天南大道,屬于頂級的地方實權派。
但是跟樞密院的簽署樞密院事相比,還是不如的。
入樞密院,這就是一步升天成為執政了。
東府的政事堂相公號稱宰相,西府的樞密院大帥們被稱為執政,合稱宰執,共掌文武大政。
樞密院本身就是原來政事堂分出了武柄,因此當然也算是半個宰相。
程處默此時才五十多歲,這個年紀能夠執掌天南大鎮,都已經算年輕了,而現在居然能夠直入樞府,哪怕只是個副職,也不得了啊。
“臣遵奉君意,然資歷淺薄,實不足以入西府。”
面對皇帝,程處默先是迅速表明對皇帝旨意的無條件服從,然后又表示自己不夠格。
“卿的戰功完全足夠入樞府,只是先前盧國公在樞府下院領導,朕不便將你也調入樞府,如今盧國公任滿出府,調你進來就不用擔心有人異議父子同臺。”
皇帝調程咬金等出樞密府和換防的正當理由,就是任期已滿。雖然朝廷早有規定,官員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四考就是一任。
朝廷對文職六品以下的官員規定,不能連續任官,完成一個任期后,必須等待一定的時限,才允許再參加吏部的銓選以獲派新的官職。而對六品以上的官員,每個任期滿后,也要根據四考的表現由朝廷做出升、降或平調等決定。
一般情況下,就是三年一任,非特殊情況下,是不允許連任的,考核好,那就是三年一遷,表現差可能要降職或免官,表現一般的,也要平調。
大唐立國到此時已經數十年,許多規矩制度也越來越成熟。
官職也都有了任期,有各種考核。
當然,如程咬金這等由皇帝直接管理的高級官員,官職任免以及任期、兼職等就沒那么嚴格了,但當皇帝以此為正當理由,說程咬金等任期已滿,所以當調任他職,別人也沒法反駁。
但實際上,樞密院設立了十幾年了,樞密院里的執政就是那幾個人在那里,只是皇帝以前是內部換崗,如李績為樞密使兼管上院,任滿三年,皇帝調他去管下院,程咬金輪管上院,再比如有時讓知樞密院事改任副使,或讓副使任判樞密院事。
偶爾也會換個新人,反正換來換去,基本上就那么幾個人,就比如李績自樞密院設立后,就一直是在樞密使和判樞密院事兩個職務間來回換,三年一換,就是沒出去過。
老程也在樞密院呆了十幾年,判樞密院事、副樞密使、知樞密院事等來回輪轉。
現在皇帝卻說任期滿,別人自然也不能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