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多少你們都收嗎?”
“白糖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熱銷商品,不論外銷還是內銷,都是供不應求的,如中原大唐,朝廷早就把白糖列為特種商品,特設了糖稅,但依然擋不住巨大的需求,朝廷轉運司甚至還單設了白糖倉,每年都要從秦家博買許多白糖,轉手就能賺的盆滿缽滿。”
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白糖這玩意都跟香料是一個級別一個待遇的,屬于稀有的高級調味料,相比起更容易獲得的麥芽糖和蜜糖,白糖更難得也品相更佳,甚至甜度等也更受歡迎,也易儲存。
在貞觀以前,世界糖料市場上坐首席之位的是天竺人的霜糖,每年無數天竺商人或是南洋商人販天竺霜糖來到中原,賺走了海量的財富。
可隨著秦家石破天驚般的白糖出現,不論是顏值還是味道都遠遠不如的天竺霜糖,一下子就跌落塵埃了,最終淪為了秦家白糖的原料糖。
經過這些年,大唐秦家的白糖,甚至已經凌駕于南洋的丁香、肉桂、胡椒、豆蔻這幾大香料之上了。
一直到現在,秦家白糖都賣了幾十年了,但依然還是東西方的奢侈品,雖然價格上有所下跌,但仍然不是一般平民能夠吃的起的,尤其是在西方,那更是王室貴族們才享受的起的。
秦家更是有意的把糖這個產業做大做強,奢侈品級的冰糖、白糖,然后甚至炒作成補品的紅糖、黑糖、花糖,也有更貴的奶糖、果糖等,當然,也有針對中產或一般百姓的產品,如赤砂糖等。
在南洋地區,特殊的氣候條件使的甘蔗種植條件極好,但甘蔗種植不僅需要大量土地,也需要許多人手,不僅是種植,粗加工也需要很多人手。
秦瑯只想占據白糖產業關鍵的一兩個環節,而在原料供應和分銷環節,愿意交給別人。
就以如今的產量,依然遠遠不夠市場所需。
這是個大有可為的市場,畢竟白糖的消耗量,遠超于丁香、胡椒等香料,所以不用擔心市場過快飽和。
秦瑯不打算把呂宋本就稀缺的人口和勞動力,都浪費在種甘蔗和粗加工糖上面,他規劃的呂宋未來,是掌握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的,比如說造船、絲綢、瓷器、冶煉、玻璃這些行業。
農業的糧食、甘蔗、桑麻、茶葉等,只保持一個一般的規模就好。
讓林邑等盟國擴大甘蔗園,為呂宋的糖廠提供原料糖,這當然是最好的。
“我可以讓呂宋這邊投資林邑,可獨資或與林邑這邊合資,建立榨糖廠,以保證甘蔗及時的收獲和加工,甚至可以跟林邑的甘蔗園簽訂收購協議,保證他們的收益,如何?”
女王覺得秦瑯真是個體貼的人,非常高興的親了他一口。
秦瑯哈哈一笑。
在林邑等甘蔗種植地區出資建立榨糖廠,其實對呂宋也是有好處的,既能保證這些甘蔗及時的加工提煉,也能保持質量,更能保證在上游產業的話語權,不過被原料供給商卡脖子。
相比起種甘蔗需要大量的土地和人工,榨糖廠這塊就要相對輕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