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林邑來說,這當然也是好事,種植甘蔗能夠給百姓帶來更多的收入,建榨糖廠,也是保證甘蔗種植的收益。
甚至林邑朝廷,還能在這些環節中增加稅收,確實是互贏的局面。
“其實你們還可以種棉花,棉花的需求如今也是越來越大,絲綢的話,呂宋現在是沒能力供應給你們,但是棉布卻是可以的,只要你們能夠種植棉花,到時便可以用棉花來換棉布份額。”
棉布正成為新興的一種紡織品,在中原大唐越來越受歡迎,成為繼絲、麻之后的第三大紡織品,尤其是對于如今的大唐來說,打下了遼東、朝鮮,征服了奚契、漠南等地后,冬天寒冷,需要更多的棉被棉襖棉鞋等,不僅是駐守的邊軍需要,遷移的邊民也更需要。
市場前景廣闊,需要極高。
而就算對南方來說,棉布也是不錯的紡織品。
秦家攻關了棉花的脫籽、紡織方面的一些難題后,棉紡的收益大增,秦家也成了推動棉花種植、紡織的大贏家。
在絲綢這方面,秦家競爭不過朝廷,也爭不過一些老牌的世家豪門,更別說蘇杭湖等地早形成的巨大產業規模,所以秦家在呂宋主搞棉花產業,更換賽道,引領風騷。
“沒問題。”
林邑這些年的改革也是很成功的,女王復國后,全面緊跟大唐,深入改革,如今號稱小中華,工商興盛,經濟發達,堪稱南洋一霸,過去遠強過他們的真臘,如今也不敢輕易的碰林邑。
林邑背靠中原,國力日盛,女王的威望自然也是十分強的,女王在位的時間也長,林邑內部安穩,各方面都是很強的。
本身借著海上絲路,發展海貿,這些年甚至吸引了許多大唐的貴族豪強海商們過去投資,成了許多唐商們的避稅天堂,尤其是一些中原受限制的產業,紛紛跑到林邑搞,比如說采礦,銅器加工等等。
不過林邑雖然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卻也有一些先天不足之地,比如說他們其實缺少一些過硬的技術,比如在手工制造業等方面,就沒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東西,造船啊冶煉等等,基本上都是買買買。
他們比倭國強一些的地方在于,他們不僅有不錯的資源出售,比如說香料啊木材啊礦產啊,還守著大唐海上南下的重要貿易航線,做中轉貿易等,也是穩穩的收益的。
這方面其實也是大唐有意限制導至的結果,比如說造船、冶鐵、紡織等產業,朝廷對他們技術限制很嚴格,連瓷器、陶器啊這些產業,也是一直限制的,目的也很簡單,讓林邑這樣的鄰國一直成為小老弟,甚至成為大唐的原材料、礦料的供應者,同時成為大唐手工商品的銷售區。
秦瑯也無意改變這個,現在他跟林邑談的甘蔗、棉花種植和粗加工,都是在這個框框里的,并無意要把核心技術放到林邑。
甘蔗粗加工后以原料糖運回呂宋精加工,而棉花種植,最后也頂多是紡成棉紗然后運回呂宋再紡織成棉布。
甚至就是木材,都不會把最重要的精加工步驟放到林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