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李賢此時已經換上了太子的冠服,坐在上首聽政議事了。
今天雖然發生了天大的事情,但并沒有造成多大的騷亂,主要還是事情發生的太突然,已經進展太快。
秦俊他們從接到宮中秘傳消息,到迅速聚集密集,然后召家丁發動突襲,前后沒超過一個時辰,然后從說服左神機營到進入玄武門,再到登上西洲,控制局面,也只不過半個時辰都不到。
從北門外到玄武門再到宮中,基本上都沒有什么抵抗。
兩府的宰相也都是異常的配合,就連蕭嗣業都沒有怎么反抗,也就是高護等一些做亂的宦官們抵抗,但在小小的島上,還是很快就平定。
之后有詔敕,有宰執們出面分頭安撫,事情很快平息下來。
甚至好多人見到詔敕后,都還不知道發生過這么驚心動魄的消息。
控制皇宮,掌握中樞,然后又有了皇太子監國之名義,接下來的事情已經非常簡單了。
秦俊坐鎮宮中,派兵繼續抓捕高護等閹黨逆賊,程處默他們一邊安撫軍隊,一邊迅速的把韋、裴等幾家的人給控制,或免職或逮捕關押。對各軍中的護軍中尉、監軍使等要么抓了關起來,要么直接就殺了。
皇太子李賢已經頒下監國太子令,罷廢護軍中尉、宣徽院、樞密院使等這些宦官職位、機構。
連內侍省內侍監、殿中省殿中監這兩大內廷機構,都暫時用文臣兼任了。
宦官現在成了過街老鼠一般,被控制、審訊、清理。
外面的兩府三省六部九寺二十四衛軍諸司的官吏們來說,雖然驚訝宮中劇變,但對于秦王李賢立為皇太子,并在圣人中風不能理政期間監國攝政一事,都表現的很平靜,甚至大多是支持的態度。
一來李賢這些年名聲確實還不錯,有賢王之名。
再者,他本就是如今諸皇子中最年長者,排在他前面的三個都死了,母親又是皇宸妃,而皇后韋氏前不久又爆出那等丑聞,被皇帝打入冷宮,再加上洛陽軍民對于秦家的向來好感,也都愛烏及烏。
若是高護他們成功擁立十四皇子,必然會引發京師非議,但李賢為太子,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今天洛陽基本上還是很安穩的,沒出大的動蕩。
尤其是有太子交待要對韋、蕭幾家從輕發落后,外面也確實沒搞的太過厲害,秦理等派兵先把韋蕭幾家圍了,把重要的人物請到了中書省里喝茶,然后也沒雞飛狗跳的抄家,也沒有到處捕捉殺人。
雖然不可避免的京師諸司各衙和各軍里的韋蕭鄭諸家的子弟,被暫時控制,可起碼沒搞的太大動靜。
京師戒嚴,市場卻都沒關閉,只是宵禁,停了夜市而已。
局面安穩的比秦俊預估的都好,這也與許敬宗李義府薛仁貴李安期等這些相公大臣們配合出力有關。
中書令李義府余光打量著坐他旁邊的秦俊,三十來歲的年紀,已經是檢校侍中了。雖然當年秦瑯入政事堂的年紀,才二十,更年輕,但秦瑯可是以他官兼職入的政事堂參預朝政,秦俊卻是檢校侍中啊。
他再瞧了瞧自己另一邊的檢校中書令許敬宗,這位許公今天心情很好,臉上一直帶著笑。
許敬宗也算是他的老恩主,對他多有提攜,可這些年在皇帝的有意下,他跟許敬宗的關系還是越走越遠,甚至后來居上的爬到許敬宗之上,最后還把他趕出了政事堂。
只是他也沒想到,許敬宗如今以這么一種方式回來。
或許是感受到他的目光,許敬宗沖著他微微一笑,李義府也立馬回以春風報的笑容。
許敬宗被人稱為笑面虎,李義府被人稱為李貓,兩個家伙互相一笑,十分燦爛,好像知心好友一般。
李義府感覺到壓力很大。
一個中書省,可以有兩個中書侍郎,但不能有兩個中書令。許敬宗檢校中書令,那他就危險了。
想了想,李義府出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