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聽出話外之音,年輕的皇帝女婿意思是朝廷以后不會去查呂宋的稅收賬目,不管收多少,反正朝廷就按呂宋以后每年一千萬貫稅收標準,收個十分之一入國庫,也就是一百萬貫。
直接包稅,方便簡單,秦家以后自負盈虧。
朝廷不用查賬。
這當然是皇帝對國丈的示好和感謝,畢竟以開元十五年呂宋稅賦的平均數定個一年一百萬稅額,其實都偏低了,更別說去年都稅入一千五百萬貫了,以后肯定會越來越多的。
但皇帝擺出了態度,感激太師感激秦家,所以從一年五百萬,改成一年一百萬,還不用查賬,這份感激已經足夠大了。
除了稅按十分之一改成包稅,皇帝也再次在詔敕上重申,呂宋是秦家的分封之地,由秦家自治。
皇帝甚至特別寫明,以后秦家在呂宋可以開國稱王,也就是以呂宋國王的頭銜,自治呂宋,另外朝廷特賜齊王、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呂宋大都督。
這基本上就是跟倭國、林邑諸藩屬國一樣的待遇了。
之前李世民給秦瑯的詔書,呂宋是外世封領地,仍然是屬于大唐直領疆域的,跟藩屬國還是不同的。
就算秦瑯是自治,但其自治權力還不如羈糜府州的酋長們。
可現在,年輕的皇帝送給秦瑯一份大禮,直接給秦瑯及其后人以呂宋國王的身份,這是表明呂宋以后就成為大唐的附屬國,開國自治。
名義上這仍是大唐的外世封領地,但是可以稱國王了,而不是呂宋大都督。之前的呂宋郡王,只是朝廷給秦瑯的一個爵位,跟秦俊的武安郡王一樣,是朝廷的封爵稱號之一。
但呂宋國王,卻不一樣了。
這是呂宋國的國王。
從呂宋大都督府,升格為呂宋王國。
呂宋將來依然是大唐的外世封領地,但可自稱敕封王國國王。
秦瑯都很意外的。
就算呂宋現在實際上,也確實是一個海外自治之國,但畢竟名義上只是朝廷的一塊外世封領地,行政區劃上也是呂宋大都督府。
現在從府升格為王國。
秦瑯望向皇帝,他開始懷疑李曌是不是跟李胤一樣,在故意試探他。
“臣不敢接受。”
“太師不必多慮,就算呂宋賜封為封國,那依然也是大唐的疆土領地,并不改變其它的,對吧?”
包稅,從五百萬繳稅到一年一百萬。呂宋郡王、呂宋大都督,變成呂宋國王、呂宋大都督。
不能說沒改變,這改變太大了。
對比一下之前朝鮮半島上的三國,三國王受大唐冊封,也都是冊封為柱國加郡公,然后封本國國王。
比如金德曼,是柱國、樂浪郡公、新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