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也是要講時機的,篡位更得有大環境。
民心背向,更加重要。
更何況,秦瑯確實不想反。如果李胤一味倒行逆施,非要強擼呂宋,秦瑯也只能被迫接招,但也會盡量見招拆招,甚至是通過其它策略來迫使皇帝妥協,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開戰。
現如今,更沒有篡位的理由了。
皇帝是他外甥兼女婿,新冊封的太子是他的親外孫,龍朔朝的政治格局是由秦瑯一手塑造的,這是個對秦家極有利的開端。
崔義玄說的那些話,有些確實也是有道理的,但不全對。
只要秦瑯不跟霍光一樣,非就要把持著朝政到死不放手,甚至非要凌迫皇帝,比如不立自己女兒為皇后,就硬不讓許皇后的父親封侯,甚至最后還直接毒死許皇后,然后逼迫皇帝還是立自己女兒為皇后,這種做法,別說天子不能忍,就是普通人家的男人也不能忍啊。
至于說長孫無忌的死,其實也還是離不開一個權字,長孫不肯放權,李胤想要的是皇帝獨裁的大權,而不是長孫無忌帶著一幫元老,反而把相權凌駕到了皇權之上,動不動就否決皇帝權威,李胤能忍?
再者說,秦俊擁立李賢,確實很順利,但最關鍵的幾點因素,第一他是擁立皇子,還是沒有太子情況下,擁立最年長的皇子。
第二,皇帝李胤當時已經病危,甚至完全癱瘓,除了眼睛能動,既不能說也不能寫,而宦官們又在搞事,實為謀逆。
正是在這些情況下,秦俊聯合程處默等元勛大臣們舉事,才會這么順利,這不是秦家造反,而是在社稷危急的情況下,保證皇權的合法傳承。
同樣是玄武門宮變,且相隔時間很短,蘇家策劃的玄武門宮變就失敗了,他們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他們的行為本質上就是謀反叛亂,因為他們反的是大唐天子。
所以當皇帝往玄武門一站,蘇家等矯詔欺騙的那些軍將等,便幾乎立即倒戈了。
皇帝尚在,誰敢謀反?
畢竟大唐立國不過數十年,此時貞觀開元盛世三十多年,大唐的威望如日中天,深得民心,哪怕是皇帝做事有些亂來,但感覺不爽利益受損的也多是朝中的那些元老勛臣等為主,真正底層百姓,沒受到多少影響。
而開元朝以來,皇帝對軍隊,對將士賞賜較厚,他們是很擁護天子的。
秦俊他們成功,打的是入宮平亂的旗號,說的是宮中權閹與韋蕭等合謀,謀害天子,這才能如此順利。
宮變的順利,其實正側面說明了大唐的權威依舊,而不是說秦家真的就已經牛逼到無敵了。
程處默牛建武以及屈突詮、尉遲寶琳等這些勛戚將領們,他們跟秦俊一起并肩戰斗,但更多的是團結在勤王討逆這面旗幟下的。
秦瑯不會膨脹,不會誤以為秦家已經可以取代皇唐李家了。
誠如蘇家失敗的宮變,參與的勛戚貴族可不少,甚至還有幾家宗室,結果敗的那么迅速。
正如眼下程處默對秦瑯沒有隱瞞的那個猶豫表情一樣,他以前或許是真的考慮過反昏君李胤,那也是因為皇帝行事過份,甚至威及程家利益了。
危及自身的情況下,反了當然也是有可能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
如今朝廷和皇帝不但沒再危及到程家利益,甚至新皇給了程家更大的權勢利益,所以說,程處默便成了保皇黨。
這是很正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