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程處默這樣跟秦瑯關系最密切的伙伴,都是這種態度,可以想象,秦瑯若真打算再進一步,學楊堅一樣篡位謀朝,只怕后果可就很嚴重了。
天唐李家依然代表著天下絕大多數門閥貴族勛戚們的利益,甚至在民間百姓中擁有著極高的威望和民心。
那么秦家又如何與皇家爭奪呢?
宇文護當年那還是宇文家的守護者,可北周的各大柱國、大將軍們,卻都還反對他篡位當皇帝呢,因為更霸道強勢的宇文護當皇帝,并不符合大家的利益,反而是一個年輕的沒有威望的宇文泰的兒子當皇帝,能夠讓大家更踏實,自己的利益也更穩固安全。
那最后楊堅為何又成功篡奪了宇文家的皇位呢?
一來是宇文家經過誅殺權臣宇文護之后,對宗室本就防范極嚴,宇文家之后便難再有真正掌權并有威望的宗室。
二來,宇文邕死后,兒子不成器,胡亂折騰多年,早就折騰的人心不滿,宇文家失了民心,甚至讓關隴貴族集團都一致不滿。
再者,楊堅本身是十二大將軍楊忠的兒子,又娶了八大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然后楊家通過聯姻,跟八柱國的李虎家族等也關系極好,楊堅又是楊太后的父親,是小皇帝的外公。
再加上當時滎陽鄭氏的鄭譯,以及他丈人獨孤信的舊家臣高颎等一些士族豪強的支持,讓楊堅一步步做到了宰相位置,得以獨攬朝政。
所以,宇文家民心不在,皇帝又年幼,宗室又無力,偏偏北周統治階級的核心關隴集團,又都跟楊堅關系好,甚至楊堅還拉攏了關東五姓七家等,在楊堅向關隴貴族集團等保證了足夠的利益后,篡周立隋一切也就變的水到渠成。
雖然最后河北、蜀中等地方依然有重臣大將起兵勤王,可卻也改變不了這種大勢所趨了。
后人都說楊堅得國最輕松,可那也恰是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有利條件聚合到了一起。
沒有條件,你非要逆天而行,那就太難了。
如劉備這等梟雄,也難成霸業,如曹操這種狠人,也還差一步。
時也,勢也,差一不可。
如果現在是隋末亂世,那秦瑯有這樣的權勢,有這樣的利益同盟,那他當然會毫不猶豫的邁進那一步。
可現在的情況完全相反。
大唐如日中天。
新皇又有賢德之名。
秦瑯真硬要反,肯擁護他追隨他的能有多少?
為了個人的野心,不顧一切的把一切都給押上,那就是賭博,還是明知必輸的情況下還硬賭,那是傻。
歷史上權臣很多,謀反失敗的更多。
他們無一不是錯估了形勢。
“處默啊,我和我阿爺當年為圣祖值守宮門,圣祖贊我們爺倆為大唐門神,我阿爺如今都已經成武廟里的并列武圣了,國家祀典都將他奉為秦圣帝君了,你說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非要做那亂臣賊子呢?”
程處默面色通紅。
他終于可以長松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