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秦瑯設宴招待洛陽來的玉堂使陳令孜一行。
因此時是國喪期間,所以宴會也非常簡單,沒有歌舞助興,也沒有酒肉,以茶代酒,席上也是以海鮮蔬菜為主。
招待地點在呂宋王宮。
相比起充滿棱角帶有戰爭巨獸猙獰氣息的呂宋騎士堡,呂宋王宮則讓陳令孜感受到熟悉甚至是舒適的感覺,這是由世祖在位時下旨由將作監、工部、少府監等一起奉旨敕建的,比照洛陽東宮而建。
就連王宮的三座大殿的殿名,和四座宮門,都是由世祖皇帝欽定的。
前殿承運殿,中殿圓殿,后殿為存心殿,四門則是南端禮門,北廣智門,東體仁門,西遵義門,按照仁義禮智的古訓而定,目的就在于使藩王身居府城之中,而能睹名思義,不忘屏藩帝室的重任。
甚至,不僅呂宋王城是這樣的,李胤時期敕旨分封各地的宗藩,都是統一規格、統一形制,殿名、宮名也都統一。
所以呂宋王城,其實在大唐四邊有許多同樣的存在。
具體上,可能按得勢程度,或所封藩地方的富裕情況,而又有調整,比如呂宋王城其實就是要高于正常標準,是按東宮標準建的,甚至有些用料上可能還更足,圈地更大。
而有些地方比較窮,朝廷也不愿意多貼錢,于是可能磚墻就成了夯土墻,宮殿的材料可能也有所減配,甚至城池大小都可能縮小一些。
有些可能更僅是修了個大的框架,城墻、宮殿等建好后,剩下的門窗家具,甚至是地磚假山樹木這些,就得藩王自己添置裝修了。
呂宋王宮在陳令孜看來,比洛陽東宮要大,城墻不僅城門是磚砌的,其余城墻段也都是包磚,護城河都更寬,更別說那高大的箭樓,城門樓了。
廣場鋪著磚,殿頂是青色琉璃瓦。
細節之處,更顯大氣,用料也更講究,宮城里的假山園林一草一木,也都非常精致。
“朝廷已經開始跟大食等議和,中臺的裴匡政為會盟大使······”陳令孜告訴秦瑯,朝廷已經決定停止西征,跟昭武、吐火羅以及大食議和。
秦瑯剝著一只在青蟹,動作不疾不徐,甚至都不需要使用工具,就能把一只大青蟹的肉都給剔下來。
他對于朝廷新改的官名覺得別扭的很。
尚書省改成了中臺,左仆射改成了左匡政。
更別扭的還是中書省改成東臺,結果中書令卻是右相。大唐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以左為尊,而按古人的傳統,左也是東,比如江左便稱江東,隴右也叫隴西。
中書省改成東臺,那你中書令應當是左相啊。
結果卻非要叫右相,別扭不?
然后還是以右相為尊,東臺右相,怎么聽怎么別扭,至于說把六部全改成司某部,然后每部下面的其它三司也都強迫性的改成某某司,湊成二十四司。
比如說兵部好好的就給改成了司戎,然后兵部司改為司戎司,職方司改成了司城司,駕部司改成了司輿司,庫部司改成司庫司。
六部二十四司原來的名字都挺不錯,一目了然,現在一眼望去二十四個司某司,看的眼花繚亂,更加有些一頭霧水。
三省改成了東臺西臺中臺,然后鳳閣鸞臺是轉運司和樞密院?翰林院成了玉堂,御史臺成了憲臺,秘書省成了蘭臺,宣徽院成了麟臺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