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英奏對屬于效率較高的御前議事,大臣在這里議事可以直接面對皇帝,少了許多繁瑣的禮節,君臣之間的關系比較隨和。能夠在被召到延英殿議事也表示受到了皇帝的重視,因而成為大臣們的一種榮譽。
秦太后垂簾聽政時期,若散朝后,有要事奏對,宰相們就會請開延英,太后也便從后宮來到延英殿與宰相議事。
不過因為太后畢竟是婦人,所以這些年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奏開延英,一般都是數名宰執進奏,或是全體宰執奏對,不會有單獨一位宰執面圣。而太后召見臣子于延英殿,也都不會單獨召見。
這個規矩是上元元年以來的舊規矩,大家都很清楚。
雖然如今天子親政,沒有了男女避諱,但宰相們還是約定俗成,不單獨奏對,這其實是防止有宰相趁私下之機夾帶私貨。
這也屬于兩府宰執們的相互權力監督。
李燁親政三月,延英奏對也一直延續之前的舊例,沒有宰相私自奏開延英單獨面圣的。
而現在秦俊卻在朝會結束時,直接請開牓子,卻是要單獨奏對。
皇帝李燁僅僅只是愣了一下,然后馬上笑著回答,“首輔有事,那朕便在延英殿等候。”
來恒、裴行儉等數名宰執都微微愣神,只是最后誰也沒有出來反對這違反潛規矩的行為。
雖然大家也好奇想知道秦俊想要單獨延英奏對說什么,但大家也知道延英奏對之所以這些年成為皇帝與宰相大臣們議事的主要方式,就是因為不論是日朝會上的對仗奏,還是散會后的杖下奏,不僅要求有史官在場負責記錄,甚至要求必須有中書、門下二省的高級官員同時參與,共同聽取奏報,并隨時為皇帝參謀決策。
紫宸殿的入閣奏事,同樣得有史官記錄奏對,甚至也會要求有中書、門下的高級官員參與。
只有延英奏對,若是有機密事務,是可以要求史官不在場記錄,也可以不要求中書門下的官員在場聽取的。
簡而言之,秦俊要跟皇帝說什么,沒有人知曉。
一般而言,向皇帝當面奏對,只有兩種事情,一是軍國大事,二是按現行法令規章沒有明文規定、難以處理的事務,要當面向皇帝奏對。其余的事務,不必奏聞,按規定處理便好。
秦俊要求獨自開延英,事情絕不簡單。
皇帝先回了后宮。
站在落地更衣鏡前,十六歲的天子有些走神,宮人們動作溫柔而又輕盈,不敢發出半點聲響。
十六歲的天子身上有著幾大名門的血統,洛陽獨孤、渤海高氏、河南長孫、皇族李氏還有呂宋秦氏,祖母是歷城秦氏,母親是呂宋秦氏,可以說秦氏的血統還不少,比長孫氏和高氏更多。
所以年輕天子李燁,就顯得特別的英俊,有長孫家、獨孤家的鮮卑遺傳的一副美髯長須,在以髯胡為美的大唐,李燁這副連鬢絡腮的髯須就顯得特別英武男兒氣。
而皇族李家的濃眉大眼,加上秦家的闊面高鼻,那真是身高八尺,細腰長臂,面如古月生輝,臉似淡金鍍容,眉似利劍入鬢,目若明珠朗星,鼻正口方楞角分明,三綹胡須飄灑前胸。
這副相貌滿朝都要稱一聲英俊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