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
皇帝紫宸殿召見宰執。
新晉兩府宰執只有首輔中書令秦俊和樞密院使秦理叔侄未至,其余人悉數入閣。
殿中,還有翰林院大學士、學士承旨劉仁軌,翰林院學士兼知制誥狄仁杰,另外兩個起居郎,還有兩個殿中侍御史,一個政事堂堂后官閣老,一個中書舍人閣老。
此外,御史大夫崔修業以及計相長孫延也都在。
殿中氣候有些緊張。
東西兩府的長官不至,結合最近朝中的一些傳聞,入閣的諸臣也都有些猜到今天可能要發生的事情。
對于如今這局勢的走向,有人擔憂,有人卻感覺似乎松口氣,好像一直以來壓在頭上的大山要搬走了。
皇帝駕臨。
六位內廷宦官使臣也一起到來,列席會議。
“諸卿且稍等一下,朕已經派人去請天后前來。”
太后已經還政天子,平時已經不再參與國事,今天皇帝要請太后前來,足說明這次事情不小。
“既然國舅已經與圣人說明心聲,去意已決,朝廷自然也不能強人所難。”
太后似乎來之前已經做了決定,所以來到殿中,坐于簾后,直接表明態度,支持秦俊和秦理兩人辭相。
不過該給的體面得給。
畢竟秦俊和秦理是自己辭相,并不是引咎辭職,這兩位是國家功臣。
秦俊晉太傅,授開府儀同三司之階,賜世封東勝都督府都督、東勝國王,加尊護國翼王。
賜實食邑萬戶。
秦俊致仕后仍領全份俸祿,并特別供給護國翼王每月兩萬貫加俸。
秦俊諸子,以其嫡長子秦孝杰為護國翼王世子,授階金紫光祿大夫,以庶長子秦孝忠為武安郡王、世封東曹州都督,授階銀青光祿大夫。
以秦俊嫡次子秦孝康為魏國公,授階正議大夫。
·······
樞密使秦理秦懷道請辭樞密使,朝廷同意其致仕,特賜晉封濟南郡王爵。
特旨濟南郡王秦理以從一品驃騎大將軍階致仕,加封太尉,賜世封烏孫州都督,致仕后領全俸,且每月加俸萬貫。
其嫡長子為濟南王世子,嫡次子授爵梁國公,庶長子為歷城縣公,皆授銀青光祿大夫散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