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還是老的辣。
秦珪對于大唐如今的局面,心如明鏡。
“大郎剛才說的很好,宦官是什么?那不過是天子的一條狗,可這條狗是天子養的,打狗也得看主人,你不能因為這狗很兇,就要打死它。”
大唐歷經六帝,如今形成的格局,有四大支柱。
開國以來沿續下來的軍功勛貴集團,其中最大的山頭就是瓦崗系。然后第二大勢力是科舉考試出來的士人文官集團,經過數十年的科舉,這個士人文官集團的階層勢力也是非常強的,遍及朝堂內外。
第三大支柱便是外戚集團。
而這個集團一般現在就是專指秦家了,早年楊韋蕭鄭王等幾家也很厲害,尤其是弘農楊氏和京兆韋氏跟皇唐李家代代聯姻,形成緊密的姻親關系,又有長孫、高氏等幾家也很強,但最終都敵不過秦家。
軍功集團中的領頭羊秦家,扛過了歷次權力斗爭,數朝擁立之功,奠定了他們無以倫比的特殊地位,自世祖起,世祖高宗中宗以及如今的天寶皇帝,四任皇后都是秦氏女。
連現在還沒加冠的年少太子李昚,都已經訂了秘書少監秦孝恭的孫女為準太子妃。
第四個支柱,便是宦官集團了。
這四大支柱中,宦官勢力非常特殊,高祖圣祖時期,都在大唐的朝堂政局中毫無影響力,甚至品級都不過四品。
但是在世祖李胤在位時,尤其是在清洗掉了長孫無忌一干關隴集團為主的元老派后,李胤開始大肆重用宦官,用這些家奴系統性的建立了內朝體系,以建立一個新的權力平衡,尤其是通過宦官插手軍隊,以削軍功集團的權。
之后雖有短暫的反復,但在天后垂簾和中宗親政時期,宦官勢力進一步提升了,因為天后和中宗,都需要利用宦官來平衡其它幾大勢力,穩固皇權。
說到底,宦官其實不過是皇權的延伸。
是皇帝找的幫手。
明義上東西兩府的宰執,以及計相、內相、御史大夫等當然也是皇帝的臣子,但是,以兩府宰執為首的外朝官員們,并不完全聽命于皇帝的,尤其是世祖之后,宰執雖然分權,但他們聯合行使的相權,依然是隱隱壓制著皇權的。
宰執代天子執政。
皇帝想掌控朝政,想削弱宰執,想控制軍隊,最好用最信的過的也就是天子家奴的宦官們了。
所以宦官勢力空前大增,涉及到各個方面。
皇帝信任宦官的根本原因,還在于宦官沒了命根子,沒有兒子,他們必須依附于皇權,沒有自己的意志。
雖然宮中也有宦官家族,但這種家族不能超脫于宦官這個體系,更無法超脫于皇權控制。
宣徽院使重新掌握批紅權力,護軍中尉們成了皇帝最信任的監軍們。
宣徽院除了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外,他最大的職責或說功能,其實是上傳下達,尤其是上傳的功能。
朝廷中樞處理國家政務,本來就是靠以奏本為主的方式。
地方各道州縣和中央的各司的事務奏報,都要求一正一副兩本。其中副本直接送入宣徽院,這樣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皇帝通過宣徽院的宦官們,保證信息渠道的暢通。
雖然,皇帝出口為敕,是一種大眾都認同的觀念,但事實上,在大唐,皇帝的敕旨也必須經過中書舍人或是翰林院制誥擬制,并經過中書門下,方得為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