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璘和申時行親自查看了之后,在報知了朱載坖之后,選定了北洋水師的平遠艦作為朱載坖的坐艦,之所以選定平遠艦,是因為平遠艦是北洋水師最新的一艘戰艦,隆慶十五年才剛剛交付北洋水師的,體型也大,達到了三千料,空間大,便于隨扈人員居住。
為了保障朱載坖,將平遠艦上的部分火炮暫時撤下,同時加以整修,錦衣親軍對于艦上的所有水手逐個進行審查,保障水手的絕對可靠。
凌云翼則是調動官軍和遼鎮鎮水師,沿路護衛,同時官軍在陸地上隨時準備接應,除此之外,凌云翼還以急遞迅速向內閣告知了此事,請求內閣在天津速調大軍和水師接應。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后,隆慶十六年八月初三日,朱載坖和李皇后登上北洋水師平遠艦,從大連出發,回鑾京師,這次朱載坖只帶了親近臣子、內侍和少部分錦衣親軍,在北洋水師的護衛之下,前往天津。
北洋水師提督陳璘率領旗艦致遠艦在前開路,岸上的官軍隨時準備接應,而得知朱載坖走海路回天津,張居正也是有些抓狂,當即命令京營和親軍諸衛前往護駕,還有順天巡撫王錫爵,速調水師,前往接應,務必要保證朱載坖的安全。
朱載坖倒絲毫沒有緊張的意思,上船之后去視察船上的各處,慰問這些水手的,在啟航之前,這些水手們才得知平遠艦成為朱載坖的坐艦,能夠成為的皇帝的坐艦,對于這些水手們來說自然是無比榮耀的事情,對于這些水手們,朱載坖是極為和藹的,他們大部分都和太子差不多大,算起來都可以算是朱載坖的子侄輩。
朱載坖詳細詢問他們的情況,專門記下他們的名字,朱載坖在登艦之前,就已經以皇帝的名義賞賜了這些水手們,然后朱載坖親自詢問這些水手們,甚至命令孟沖將自己所攜帶的點心之類的零食遍賞士卒們,同時命令隨行的廚子就地取材,烹飪食物,朱載坖和這些士卒們一道分享。
朱載坖笑著對這些士卒們說道:“朕還是第一次坐海船,比不得諸位都是久經波濤的。”
見朱載坖如此隨和,這些士卒們也不那么拘束了,這些士卒們都是長期在海上漂泊的,對于海上的見聞還是不少的,朱載坖也就向他們了解他們眼中的各國水師,在這些士卒們眼中,朝鮮、倭國的水師不足為慮,但是西洋的船只還是確實有可取之處,他們所見到的西洋帆船,航速比大明的要快一些,吃水也深,重心更低,也就是大明的船只更加穩定,尤其是遠洋作戰的時候,這點就很重要的。
朱載坖認真聽取這些士卒們的意見,對于海上的生活,水手們普遍反映伙食太差,近海航行時還好,能夠及時得到補充,但是一旦遠洋作戰,對于水手們來說就很痛苦了,常年累月沒有淡水河新鮮蔬菜,時刻威脅著這些水手的的生命安全,對于這個問題,朱載坖也表示要考慮,最后總歸是要解決的。
朱載坖對于這些水手們的生活還是很關心,朱載坖很清楚飲食對于水手尤其遠洋水手,飲食還是很重要的,必須要予以滿足的。
朱載坖在北洋水師的護衛之下向天津進發,沿途的官軍在水陸護衛,凌云路等人更是要將朱載坖船隊每日的行進路線都要詳細奏報,同時順天巡撫王錫爵也命令天津的水師前出匯合,一道護衛朱載坖前往天津。
朱載坖經過九天的航行,終于抵達了天津,順天巡撫王錫爵等人在港口迎接,朱載坖在天津府稍事休息之后,從天津出發回到京師。
朱載坖回到京師之后,首先就是處理擠壓的政務,雖然有張居正和太子監國,但是監國并不等于的能夠處理一些軍國重務,事關國家和戰等事情這些都是要朱載坖本人親自拍板的。
朱載坖回來之后,首先就是要處理這些擠壓的政務,朱載坖先召見了閣部重臣們,了解李成梁在青海的動向,李成梁率軍已經將海虜逐出了青海,大部分的海虜西逃去投奔盤踞在西域的瓦剌部,少部分的海虜向大明投降,現在李成梁已經基本控制了青海。
現在的問題就是大明應該怎么處理青海的問題,對于大明來說,除了西寧衛之外,青海其他地方實在是難以控制,青海氣候苦寒,又是高原,對于大明來說很多官員都認為青海實際上對于大明無甚好處,但是朱載坖很清楚,青海對于大明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首先是青海作為的大明經略西藏、西域的橋頭堡,雖然青海苦寒,青海山脈縱橫,峰巒重疊,湖泊眾多,峽谷、盆地遍布。祁連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脈橫亙境內。青海的位置是極為重要的,在青海的四周,東北和東部與黃土高原、秦嶺山地相過渡,北部與甘肅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過阿爾金山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相隔,南與藏北高原相接,東南部通過山地和高原盆地與四川盆地相連。
不僅是地理位置重要,青海的草場對于大明來說確實是很重要,據李成梁的奏報,就在青海湖附近的金銀灘草原,可以牧養的戰馬可達三十萬匹,要是真有這么多的戰馬對于大明來說騎兵的戰馬就不缺乏。
除此之外,李成梁還奏報,青海所出產的青海驄,挽乘兼用,體格中等,體質結實,步伐靈活敏捷,善于翻山越嶺,是優良的乘用戰馬,善走對側步,俗稱為”走馬”。踏開疾步時,步跨大,速度快,鞍口平穩,騎乘舒適,耐粗放,耐勞苦,是官軍騎兵和輜重兵適合的戰馬。
青海出產的戰馬,體格健壯,遠勝蒙古馬,沖刺能力強,要是朝廷能夠充分利用青海的草場,大明的戰馬就不愁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