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道人想說就算沒有訓天道章,他們也一樣能用法器溝通,彼此隔空交流。可隨即一想,卻又無言,因為這根本就不是訓天道章的事,而是玄法一直在變化提升上,而真法已是諸多年月不曾變過了。
縱然真法已然圓滿成熟,可也同樣是堅固難易,很難再有變動了。如今想在玄廷之上拿到足夠的話語權,就必須從某些方面做出些改變了。
而在另一邊,沈道人與畢明道人這一戰就是七天,斗戰這么長久不是兩人旗鼓相當,而是兩人都比較謹慎,寧可不建功,也不先犯錯,都不急著投入決定性的力量。
并且畢明道人在遁速上勝過沈道人一籌,他也不急著建功,見到不對,立刻遠遁,不給下手機會,就如天空之上捕食地陸獵物的禽鳥一般,我不落下,你便無法接觸于我,顯得非常有耐心。
實際上斗法到這一步,這就是比誰先露出破綻,誰的手段更好的,誰的法器更多了。
沈道人這時已然微微有些沉不住氣了,因為在場時間的交手之中,他的一些神通手段,乃至法符法器在交手之中不可避免的暴露了出來,有的已經開始有所重復了。倒是對面畢明,斗到現在,卻還是深不見底,不知道還藏著什么手段,這對他很不利。
而且最為令他煩躁的是,無論他布下什么手段,設下什么策略,畢明道人都能提前一步避開,一次兩次還好,四次五次都是如此,這說明后者真的有手段可以避過他的所有算計。
這證明了他無論怎么設局都沒辦法拿捏對手,只能靠著法力神通正面與之周旋,可問題是畢明飛遁猶快,他也追不上,故是現在變得只能是畢明打他,而他卻打不了后者。
修道人對抗如同弈棋,他最擅長的用不了,反而對手卻時無所顧忌,如此他又怎么可能不心浮氣躁?
兩人如此再是斗了一天,到了第八天的時候,沈道人自己也知是贏不了畢明了,于是退而求其次,心中思忖著想要求一個平局。
然而他犯了一個錯處,雙方久經交戰,氣機交纏在一起,對于對方的變化都是非常敏感的,他這里求和之念一生,意志神氣也就因此而消退,畢明道人自是敏銳察覺到了,他立刻抓住了這個機會趁勢壓上!
沈道人在一念轉過之后,也是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可這時已經來不及改變了,只能設法補救,但是下來一直沒有辦法挽回局面。
勢均力敵的斗戰就是如此,就是比誰人犯錯更少。雙方都會犯錯,可他抓不到畢明的機會,又久攻之下,那么他這邊出現問題也是遲早的事。
在接下來的斗戰之中,畢明道人抓著這個破綻不放手,哪怕沈道人幾次試圖反擊都是沒能成功,最后一招失算,被畢明從云頭擊落下去,算是敗給了后者。
不過要是真正生死之爭,到了這一步自然不算完,后面還有的打,彼此都是寄虛修道人,不殺滅對方入世之軀,不破滅殺對方神氣,那斗戰就不算結束。
可這是論法,到這一步已然是足夠了。
不過畢明道人卻是沒有停手,他拿出玄廷的交由他的法器,往下一擲,一道金光從云霄之上直射下去。
沈道人下意識的想要躲閃,然則此物一落,霎時著落到他身軀之上,并化為一道道金鏈,將他牢牢困縛住,半分動彈不得,他立時知曉,這是某位廷執的手段,自己無可能抵抗,于是恨恨不再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