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體會到了一種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極其罕見的感動“其實我覺得表達不清,從談到馬克和赫胥黎開始,一直到剛剛都是無論點的散亂,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或者說,我一生中不多的幾次嘗試都是以表達失敗告終,當曾經認為有合適的語境及分享者時。”
“不,你說得很清晰很容易理解。”羅伊認真道,“反而是我對你想法的解讀,可能有些詞不達意。”
“不,你說得很清晰很容易理解。”范寧重復她的話。
“哈哈哈”
兩人“撲哧”一聲相視而笑,并互相輕輕推了對方一下。
“所以,馬上就到末樂章了。”范寧微微笑著,“我覺得我提出了相當好的問題,一切情緒和場景的鋪墊過渡也已快足夠,但我找不到回答的方向,用合唱來升華交響曲是一件太難太難的事情。”
“嗯”羅伊陷入思考,她撐住地面的天鵝絨毯,換了個雙腿疊放的坐姿重新靠好。
“在我人生的更早一個五年指12歲到17歲的這段時光由于所受的教育環境,讀了很多悲劇性的古典戲劇,然后作為一種心理補償,又沉迷起了市井上結局偏團圓的愛情”
說到這,羅伊不太好意思地笑了笑“嗯,應是出于那個時期特有的悸動,以及貴族少女的社交圈流行事物,總之跟著女主人翁完滿的愛情經歷走上一圈,能治好悲劇病,讓我獲得很多安慰,彌補很多遺憾和難過,很多現實中憧憬而不得的東西,仿佛在沉浸的過程中就擁有了。”
“至少在那個過去的階段憧憬而不得的東西。”她抱著范寧肩邊的一束窗簾,低笑著補充道。
范寧認真聽著她講述。
“最近研究了一部分聲樂作品,有中古時期的康塔塔,有浪漫主義藝術歌曲,有歌劇或清唱劇,也有帶人聲的管弦樂作品,我也一并通讀了其詩歌原型文本,并發現自己一些印象較深的情緒,好像從來源上和愛情有類似的過程”
羅伊仰頭想了想“不知道該怎么命名為好,姑且用上程式這個單詞吧。”
“程式”這回范寧的確沒理解,它和所討論的末樂章思路有什么關系。
“嗯,程式審美的程式、體驗的程式、獲得慰藉的程式”
羅伊熟練地舉了幾個例子,顯然自從她得知范寧的合唱構思后,一直都在認真思考。
“比如,古代寫史詩的哲人思雷,或繼承他思想的新歷女詩人俾德麗采,都很擅長塑造一種充滿想象力的敘事化語境,在長詩中,他們讓某些神話角色,甚至是見證之主帶領自己完成一段旅程,進而結識不同歷史投影下的歷史人物,通過虛構其對話的碰撞與劇情的發展,來表達自己的哲學觀點、道德觀點或政治觀點。”
“比如,中古時期的巨匠格列高利,他在創作歌劇時會大量借鑒神圣驕陽教會啟明經和審判經中的典故,劇情中的角色遭遇困境、蒙受不幸或釀成悔事,最后神跡降臨,讓一切走向完滿和團圓,于是跟著經歷了全程的聽眾也得到了寬慰和告解。”
“再比如,更為樂迷熟知的吉爾列斯第九交響曲,雖然大部分篇幅都是不含文本的器樂,但四個樂章同樣是展示了某種完整的過程最開始是斗爭、彷徨與痛苦,然后是戲謔與反諷,再是冥思與追憶,最后升華為光明、博愛與狂歡,于是聆聽全樂章的聽眾也就經歷了一場高貴的精神巡禮。”
三個分別來自詩歌、宗教和音樂的例子,讓范寧逐漸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你看啊,它們中間其實都包含著現實中難以發生的虛構因素。”羅伊攏了攏自己的頭發,“不會有神話人物帶你游歷歷史投影,不會有見證之主降臨神跡解決微末世人的愛恨情仇,現在的時代也離全人類的歡愛差得很遠,對吧”
“但它們都了一種程式”范寧眼神明亮,“一種可讓欣賞者代入其中的,誦讀、聆聽、演繹或思考的理想程式,通過找到某個聽眾渴望但又在現實中難以發生的敘事角度,從而實現救贖逝者、慰藉生者、或讓聆聽者收獲高貴的感動。”
“你明白了”羅伊比出勝利的手勢,“因此我們升華的方向除了提問思考作答的結構外,或許還可以有起始經過結局的要素。”
“前者是議論性的范疇,而后者是敘事性的范疇,它們并行不悖。”范寧從地上站起,“嗯,很讓人能看到希望的討論,現在,莪先大概把第三樂章的縮編譜堅持著寫完。”
他立即又覺眼前發黑,于是羅伊將他扶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