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斤鐵與五十斤銅,蒙仲吩咐向繚將其收入了葉邑的縣庫,畢竟在這個年代,銅鐵都可以作為交易的貨幣使用,且兩者的價值,其實比各國的貨幣還要高,屬于硬通貨。
至于十名婢女與百名仆從,則被蒙仲帶回了舞陽的家中——那些婢女,可以幫助葛氏、樂嬿做些家務事,而那些仆從,可以幫忙耕種家中的田地。
對于這些人,蒙仲親自辨視過,正如他所了解的情況那般,魏王賞賜的婢女與仆從,基本上都是那種老實懦弱的——當然,至少對待主人是這樣,至于對待外人,那就未必。
據蒙仲目測,那十名婢女的年紀皆在十四歲到十八歲左右,容貌看起來一個個還頗具姿色,而仆從則一個個在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看起來也挺老實的,一個個低眉順目。
蒙仲提拔了其中一個叫做“梁”的奴仆,然后把他們打發到舞陽邑一帶的田地中,讓他們負責為家中耕種作物。
至于那十名婢女,則讓樂嬿與蒙嬿二女領著,住在家中。
而在此期間,方城、葉邑兩地的整頓也在迅速落實。
葉邑邑司馬樂續麾下的緝盜隊,是最快建成的,畢竟那些從方城軍中刷下來的士卒,都充斥到這支軍隊中,樂續每日帶著這些人在葉邑、方城、舞陽三地轉悠,一方面混個臉熟,一方面也熟悉一下巡邏的范圍。
而在這段時間最事物最繁重的,就得說是向繚,畢竟蒙仲將方城、舞陽兩地的百姓都遷到了葉邑,因此向繚得全權負責安頓這些邑民,同時還要規劃開墾新的田地,且將這些田地按戶分配到各家各戶。
同時,他還要負責征收今年的田稅。
與天下諸國相同,魏國的稅收,亦分為稅與賦兩種,簡單區分,“稅”是用于國家的,國家收到了這方面的稅收,就可以用于建設,比如興修水利、開辟道路、修繕城池等等,而“賦”是用于軍隊的,軍隊所食用的糧草,基本上就是來自于“賦”。
而當代的賦稅,可以說是非常重,基本上是取一半,即一戶人家一年收成的一半,這還不包括在特殊情況下額外征收的賦稅。【PS:這方面最高的是秦,最苛刻的時候三分取其二,而其余中原諸國基本上是取一半。】
為了激勵葉邑的邑民大力開墾荒地,蒙仲與向繚在商議后,決定將賦稅合一,收取「什四」的賦稅,同時承諾不再額外征收稅錢。
不得不說,「什四」的稅收還是很高,但至少相比較天下諸國,什四的額度卻要少至少一成,更比說諸國巧立名目再收取其他的稅收。
蒙仲認為,這樣有利于吸納流民涌向葉邑。
當然,什四的賦稅額度,還遠遠談不上「寬政」,但為了養活五萬軍隊,蒙仲只能暫時定下這個標準。
待日后軍屯田施行后,五萬軍隊可以自給自足,蒙仲會陸續降低葉邑的賦稅,以便吸引更多的涌向這邊。
他的目標,是將葉邑治理城像邯鄲、臨淄、大梁、陶邑那種一等一的大城邑,畢竟這里是他的基業。
而在向繚、樂續等人忙碌的同時,蒙遂、蒙虎等方城將領也未閑著,蒙遂加緊規劃方城一帶的“軍屯田”,而蒙虎、華虎等人則加緊訓練軍隊,但人手不足的問題,還是難免成為了方城的主要問題。
被人口問題所限制,蒙仲不得不把「前往楚國搶人」的事提上日程。
九月下旬,在方城、葉邑兩地已在逐步發展的同時,蒙仲帶著蒙虎、華虎、穆武三人,率領千余騎兵,踏上了前往楚國的道路。
其目的,自然是希望從楚國拐帶些人口到葉邑。
而與此同期,秦將白起亦在咸陽南組建了一支數萬人的軍隊,帶著足夠的糧草,正朝著楚國徐徐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