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電力產業,施瓦本省的水電潛力巨大,而且該省位于東非中部,便于電力向東部,中部還有西部的輸送。
最后就是農業,施瓦本省擁有兩種氣候,也就是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因此施瓦本把重點放在了經濟作物種植領域,像咖啡,棉花,大豆等等農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同時還有畜牧業發展也比較快。
當然,這些舉措能否成功,還要看施瓦本省如何調配資源,就比如施瓦本省的大豆種植,需要配套相關的加工企業,把大豆變成油脂,豆制食品,飼料等,才能更好的契合市場,同時增加當地經濟收益。
而如果只是依靠單一作物種植,不發展相關延伸產業,那施瓦本省永遠都只能在產業鏈下游徘徊。
事實上,施瓦本省地處中部,同時是銜接東非東部,中部,西部和北方的重要區域,因此施瓦本省如果有可能的話,必然會重視交通方面的發展,從而實現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全國配送一體化,進一步鞏固市場優勢。
可惜,東非中央省已經成為全國內陸交通的心臟地帶,同時擁有新法蘭克福和萊茵市兩大綜合交通樞紐,因此施瓦本省不得不放棄交通建設方面的打算。
當然,對于當前施瓦本省而言,其經濟戰略中,最重要顯然還是電力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利用廉價電力優勢,發展一些耗能工業。
工業始終是施瓦本省發展的核心,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僅僅是重要補充,這也是目前東非絕大部分省份發展的共識。
可惜,如今正處于世界經濟危機期間,東非雖然通過政府干預,避免了經濟危機對本國的沖擊,但當下東非也不支持產業盲目擴張。
而是在東非中央協調下,各省因地制宜發展各自優勢產業。
施瓦本的大豆種植就是如此,倒不是說東非只有施瓦本省適合種植大豆,而是施瓦本省適合發展的農業種植種類較少,因此東非政府出于經濟協調,還有區域經濟平衡考慮,才支持施瓦本省種植大豆。
相對應的,施瓦本省大豆種植區擴張,那也就意味著其他省份大豆種植份額的減少,轉而種植其他農作物。
換句話說,目前東非農業發展,主導權并不完全在地方,比如美國各個州想怎么種,就怎么種,假設大家都盯上一種作物,就有可能使得這種農作物的產量在短期內暴漲,最后導致產能過剩。
東非則通過中央對任務的分配,還有協調,減少農業領域的盲目擴張,還有混亂競爭,從而防止農業生產過剩危機爆發。
當然,這在當前階段是有效的,畢竟世界農業危機下,政府干預更能發揮作用,未來,東非政府會根據經濟環境變化,再做出相關的調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