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西邊棘嶺寨韓大虎原本是河東獵戶,后遷徙過來,他說在河東亦看到此野雞,見其美麗,舍不得獵殺。”
“河東也有?”
“有,野雞亦非此一種,有許多種,有的艷麗不比其遜之,”劉昌郝又壓低聲音問:“陳公,河東如何?”
這些按理是不能對劉昌郝說的,但陳繹想到劉昌郝是重要的參與者,也低聲說:“某言,汝不可外揚。”
“我知道。”
“汝不是知道,須知,為收繳汝之所著書籍,朝廷花了多少心血。”
開始時朝廷是不大注意,即便隨后銷毀雕版與書稿也未重視,隨著前面傳來的消息,說其地圖十分精準,朝廷才真正慎重起來,關鍵徐氏書坊已經賣了許多本,只好一本一本地找出來,前面找到,后面銷毀,以免流落到契丹。
“裂地危矣,末學人輕言微,不得己之舉措也。”
“然也注意分寸,”陳繹也沒在上面糾纏,大約說了一下河東的情況。
春天時,契丹又陳大軍于邊境,他們越是這樣,趙頊越是懷疑。若不重要,何必如此興師動眾,不說其他,就說兩次出兵恐嚇,至少需許多糧草吧。偏偏在這時候交趾又入侵,趙頊發作不得。
不但如此,還有許多人上書,各種的私貨,這個不是陳繹說的,而是劉昌郝的推猜。
趙頊迫于無奈,一邊繼續派韓縝與契丹使者周旋,一邊發出大軍陳兵于河東河北前線,你們契丹陳兵于邊境,我不放心,也要陳兵于邊境,以防萬一。
河北是次要的,河東才是主要的。陳兵于邊境,非是陳兵,而是封鎖邊境,隨后集結許多民夫,趁著春閑之即,大興土木,自石嶺關一直到黃嵬山修了十三個堡砦,西邊的苛嵐軍也修了兩個堡砦。因為封鎖了消息,故朱三沒有聽到相關的風聲。
好在這次,大伙一起停止了爭議,畢竟按照劉昌郝的說法,太嚴重了,就是契丹得到消息,會有何反應,一起忐忑不安中。不過遷徙太原城,又引起了爭議。
原來太原城的地勢皆知道的,即便不知道,看了劉昌郝的3D地圖也知道了,原太原城,后來又叫晉陽古城,位于現在太原城的西南邊,兩邊隔得不太遠。其北邊與西邊皆是茫茫的崇山峻嶺,東邊又是汾水,只有南邊地才是平坦地帶,然地勢低洼,也不易攻城。
故趙匡胤于此城下,一次次失敗。
爭議的不是地勢,而是當年宋太宗遷城的原因。
當年遷城,多半考慮到太原百姓心中不服,以后又占據此城反叛,然久而久之,原因變成了太原城有王氣,若不遷,以后必生后患。
“子曰,君子不語怪力亂神,何來王氣之說?若此,我朝何不將都城遷于長安或洛陽?”劉昌郝氣憤地說,當年這群家伙便是用怪力亂神之語生生逼死了狄青,現在又想用一些神神怪怪的理由害得宋朝亡國?
陳繹也深以為然,王氣如此重要,長安得有多少王氣,洛陽得有多少王氣。不提王氣,一旦遷于長安或洛陽,宋朝會增加一倍的平安,而不是像現在,一旦敵寇大軍兵臨城下,開封隨時有城破國亡的危險。
直到前幾天趙頊才拍板下來,建。
“怪不得前幾天任務條突然完成了一半多。”劉昌郝心里想到。
“陳公,若此城成,河東之危頓去一半。”
不說別的,一旦建成,城中兵力也比較樂觀,金人南下時,攻吧,一個太原城便會成為金人的惡夢。
“雖如此,契丹早晚會得知消息,或許已經得知消息,彼時,必更加為難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