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然。
上賽季,亞特蘭大獵鷹進攻組可謂是風光無限,傳球進攻予取予求,在國聯之中與舊金山49人并駕齊驅,但賽季末的排名也只是聯盟第六而已,地面進攻還是沒有能夠給予太多支持;而本賽季那支金光閃閃的進攻組傷痕累累地褪去了所有光芒,目前聯盟排名僅僅第二十,但傳球進攻卻依舊高居聯盟第九。
這證明了什么?
馬特-萊恩依舊穩如泰山!一名優秀四分衛總是能夠通過自己的防守和戰術布局來改變傳球進攻的劣勢,即使接球球員無法爆發出頂尖水平,但優秀四分衛依舊可以確保自己傳球進攻的下限不會崩盤。
目前,亞特蘭大獵鷹場均得分22.1,他們依舊具備了得分能力,只是缺少了關鍵時刻的硬氣而已。任何小覷這支隊伍的球隊都可能隨時翻船。
舊金山49人防守組卻不會犯下如此錯誤,在帕特里克-威利斯缺席本場比賽的狀況下,防守組上上下下都知道,最后兩場常規賽絕對不能掉以輕心;而且,這也是最后兩次機會為季后賽提前練兵的戰場,因為他們可能需要在沒有威利斯的情況下開啟季后賽征程——
他們需要磨合戰術、也需要演練配合、還需要熟悉對抗,他們還有很多很多東西需要練習。這意味著,最后兩場比賽的每一次防守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防守組前線給予馬特施加了超強的壓力。
馬特依舊穩健而高效地尋找著推進機會,順利地通過自己的調度拿到了兩次首攻,但面對防守組的突然變奏,進攻鋒線的口袋保護還是出現了嚴重問題,馬特終究沒有能夠扭轉劣勢,最終防守組以擒殺馬特的方式完成了三振出局。
從雙方各自的第一波攻防就可以看出本場比賽的基調了:
陸恪和馬特都是非常出色的四分衛,他們都擅長在困境之中尋找到推進機會,但他們手中所擁有的牌卻不同,而面對的防守強度也不同,這也使得兩位四分衛站在了截然不同的處境之中,一點一點地改變了比賽局勢的走向。
亞特蘭大獵鷹防守組終究沒有能夠給予陸恪施加更多壓力,這讓舊金山49人進攻組完全舒展開了手腳,傳球進攻和地面進攻都打開了局面,二線防守更是連連遭遇打擊,防守戰術有些疲于奔命的狼狽感,優勢就如同蹺蹺板一般,漸漸地朝著主隊傾斜。
反過來,亞特蘭大獵鷹進攻組也還是沒有能夠處理好戰術銜接問題——前場的口袋保護沒有辦法為后場的接球制造更多時間和空間,一切都只能依靠馬特-萊恩的苦苦尋覓,時好時壞的進攻節奏就這樣斷斷續續,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低迷的窠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