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萊恩非常努力,甚至可以說是竭盡全力,在困境之中硬生生地殺出了一條血路,但每一次嘗試都必須竭盡全力,屢次在危險邊緣試探,看起來就像是一場豪賭,全場比賽的最后一次傳球進攻就堪稱是縮影:
亞特蘭大獵鷹的口袋保護再次被撕破,馬特被迫在巨大壓力之中尋找傳球線路,千鈞一發之際把橄欖球傳送了出去;但接球球員卻沒有能夠尋找到足夠的對位空間,整個傳球連線就如同鋼絲繩索之上的狂舞一般,岌岌可危、搖搖欲墜,最終防守球員就再次殺了出來——
納渥羅-鮑曼搶在了托尼-岡薩雷斯之前接住了橄欖球,以一記抄截扼殺了馬特-萊恩的所有反撲嘗試,為這場告別之戰畫上了最后的句號。
因為燭臺球場的外號別名是“棍子(The-Stick)”,于是納渥羅的這一次抄截也被不少分析評論員們稱為“站在棍子上的接球(The-Pick-at-The-Stick)”,以這樣一種方式為燭臺球場的歷史完成了最后的收官。
全場比賽結束。
馬特-萊恩,48傳34中,348碼,兩記達陣,兩次抄截,四分衛評分87.9,PFF評分1.1。
陸恪,26傳21中,222碼,兩記達陣,沒有抄截,四分衛130.6,PFF評分1.6。
從兩位四分衛的數據就可以看得出來,陸恪堅持了傳跑平衡,全場比賽打得非常輕松,傳球成功率達到了80.8%,沒有花費太多力氣就占據了絕對優勢;而馬特則使出渾身解數,因為缺少隊友的支持,幾乎是他一個人扛起了整個進攻,精準的傳球成功率依舊可以看出他的功底,但諸多選擇太過冒險也使得向來非常少失誤的馬特出現了兩次抄截,最終也還是沒有能夠扭轉局勢。
當裁判吹響比賽結束的哨聲,燭臺球場最后一場比賽的比分定格于“40:24”,舊金山49人在主場輕取亞特蘭大獵鷹,以一場勝利為燭臺球場的歷史書寫了最后完美的一筆,正式宣告舊金山49人屬于燭臺公園的時代落下了帷幕。
縱覽全場比賽,亞特蘭大獵鷹非常努力,卻始終沒有能夠撼動舊金山49人的領先優勢;舊金山49人也將自己的強勢表現貫穿始終,雙方進攻組的你來我往呈現出了一場久違的對攻大戰,讓比賽場面更是精彩絕倫。
對于中立球迷來說,進攻大戰的觀賞性無疑是令人享受的;對于主隊球迷來說,全場領先全場占優的比賽也缺少了懸念,他們可以盡情享受這場狂歡派對的氣氛;就連客隊球迷們,在丟失了賽季目標之后也能夠放下心神地觀看比賽,不至于享受卻也不至于憤怒,他們還能夠從消極局面之中尋找到積極因素。
于是,賓主盡歡地享受了這場提前上演的“圣誕節大戰”,一團和氣地完成了這場匯報演出,燭臺球場即將走進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