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這就是2013賽季國聯決賽的上半場比分,度過中場休息的調整時間后,下半場則由舊金山49人率先進攻。
交戰雙方再次登場,西雅圖海鷹的氣氛明顯更加專注也更加緊繃,而舊金山49人也絲毫沒有放松,真正展現出同區死敵之間不死不休的氣氛,更何況,這還是爭奪超級碗門票的國聯決賽,那就更加不能掉以輕心了!
陸恪站在口袋保護之中,認真地觀察西雅圖海鷹防守組的站位,他知道皮特-卡羅爾必然在中場休息做出調整,下半場還繼續按照上半場戰術的話,可能還可以奏效,但效率必然出現下滑,他也需要做出調整。
從整個防守陣型站位來看,西雅圖海鷹恢復了“常態”,也就是常規賽第十四周交鋒時的模式:
四名防守鋒線居中在前,三名線衛同樣居中只是落后三到五碼不等,兩名角衛分別對位兩翼外側而平行站位則基本介于防守鋒線和線衛之間的空缺地帶,最后則是兩名安全衛雙雙后撤拉出十碼開外的距距離且站位保持機動性。
這是“4-3”防守的教科書基本陣型,就如同用來向門外漢觀眾講述防守組各個位置的名稱與職能的模版一般,但同時也是西雅圖海鷹本賽季橫掃聯盟的基本陣型,充分地將個人能力與整體陣型結合起來。
與上半場的直接區別就在于:凱姆-錢塞勒的站位靠后了。
此前,錢塞勒的站位完全壓上,在防守之中,身影遍布全場的每一個角落,對短傳防守和地面防守貢獻良多;最重要的是,錢塞勒始終在盯防陸恪等等一舉一動,如同整個樞紐一般將防守串聯起來。
現在,錢塞勒后撤,主要防守覆蓋面積就演變成為了中傳和長傳,當然,短傳區域的補防也沒有問題。
一方面是因為上半場陸恪圍繞著錢塞勒來制定戰術,大量消耗了錢塞勒的體力;另一方面是因為陸恪連續通過快速短傳的打擊來打亂節奏,前后三次偷襲中傳,并且全部得手,這使得轟爆軍團的傳球防守出現了明顯問題,這是絕對不容許的。簡單來說,西雅圖海鷹對于上半場的防守策略不滿意。
錢塞勒后撤之后,轟爆軍團的傳球防守就再次回歸習慣路線:謝爾曼、麥克斯維爾和托馬斯分別在兩側和底端三個點形成一個包圍圈,然后錢塞勒則在中間的甕中四處打游擊,把整個傳球防守強度提升起來。
同時,整個防守樞紐也從錢塞勒轉移到內線衛瓦格納身上——也可以稱為中線衛,因為西雅圖海鷹采取的是三線衛陣型。
當然,瓦格納也是一名出色的防守球員,施壓、擒抱,補防等等樣樣精通,只是抄截能力稍弱一些罷了;只是相對于錢塞勒來說,瓦格納的覆蓋面沒有那個廣闊,更多是圍繞著短傳區域的我中前場展開。
換而言之,還是那句話,西雅圖海鷹又重新回到了常規賽的熟悉套路上,前場七名球員和后場四名球員形成相對獨立的兩個系統,同時又巧妙地互相呼應,盡管缺少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卻能夠發揮各自特長,完成防守任務,充分發揮西雅圖海鷹球員們的個人能力。
本賽季,西雅圖海鷹就是依靠這一套防守戰術獨步聯盟的——以不變應萬變,戰術層面被對手識破也沒有關系,最終總是能夠以絕對實力來克制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