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友人不解的目光中,張有道賣出了他手里的科技公司的所有股份,得現金三百二十億有余。這也是他這么多年奮斗的成果體現。
當然,他的這些財富,雖然不能和那幾位互聯網頂級玩家媲美,但也足以令人羨慕了。
三個月后,張有道的新事業終于在剛剛建成了工業文明大廈里開張了。總共只有六層的大廈占地面積可一點也不小,建筑面積更是足有十余萬平方,這是張有道花了三十多個億剛剛購入的產業。
上午,二樓,規劃司辦公區。
放眼望去,只有三十幾個年輕人在那里假裝努力工作,讓偌大的辦公工區顯得格外空曠。而張有道對于公司人數少,未來的業務不明,并不感到著急。
沒多久,張有道的新秘書,吳一師就拿著一個文件從張有道的辦公室里走了出來。
然后,他就直接來到了同事們的面前,說道:“大家都停一下。張先生有吩咐。”
稱張有道為張先生,而不是張總或者張董,是張有道特地交代過得,畢竟一種新的文化應該從稱呼開始注意。
如果未來有了新的職位或者稱呼,再改也不遲。
要傳達的內容很簡單,只是一則招賢令罷了,只不過內容嘛,卻又一點點的不一樣。
第一條是招賢的宗旨,招募大量工業文明的文化創造者。
第二條是待遇問題,凡被錄取者,待遇優厚。薪資大概為上一年度城市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且不接受談判。如有需要,提供食宿。
第三條則是具體要求,首先沒有世俗的金錢觀,其次對工業感興趣,再次抗壓能力強,最后要有豐富的想象力。
……
還有其他的幾條要求,只不過以上的三條要求,讓人看起來有些莫名其妙罷了,和主流的招聘價值觀不太相符。
沒有學歷要求,性別要求,年齡要求,工作經歷要求,也沒有未來的發展遠景,總之有些像是鬧著玩。
更像是招募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玩耍,而不是一些一起戰斗的戰士。
不過,這樣的一則招募要求,剛一發到網上,就被網友們群嘲了。
不說和正規的大公司一樣吧,那也有點樣子才好看。這種像在開玩笑的招聘廣告,還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接收到的簡歷簡直能把公司的郵箱填滿了。
可是,張有道卻吩咐將那些簡歷漂亮,工作努力的人全部篩掉了。
最后,只有技術崗位招募到了合適的人員。
半個月后,在張有道的辦公室里,吳一師坐在他的對面,問道:“張先生,招人到底要按什么章程來進行?規劃司里人員缺口非常大,執行司還沒有一個人到崗,只有技術司的人招滿了。”
張有道淡淡的說道:“別急,慢慢來,你先看看這本書。”
一本名為《工業時代的文化架構》出現在吳一師的面前。
翻這本開只有書名沒作者的書,吳一師最先看到的是序言部分。很簡單的介紹,攏共只有幾百個字。
內容如下: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伴隨著人類成長的行為方式,主導人類的成長軌跡和未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