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騙你不成?”
“太好了,那我回頭給您列個單子,都是需要資金支持的興趣小組。我們要向前輩們學習,當年錢老他們能夠組織研究火箭的‘自殺小組’,我們也想成立一個研究宇宙飛船的探索小組。”
父子倆的聊天很快就結束了。
最后,張星辰還是提醒了張有道一句話,道:“爸爸,我覺得,您現在的主要精力不應該放在探索未來上面,而是應該放在支持年輕人的道路上來。任何偉大的科學發現,幾乎都是由年輕人來完成的,如果按照您的想法來進行未來研究,恐怕會適得其反。我覺得您那個電影公司就不錯,還是多拍一些影視劇吧。記錄一下你們這代人的奮斗歷程,讓我們也看看你們這代人年輕的時候都是怎么看世界,看未來的。”
……
回到書房,張有道看了看書桌上的資料,隨后嘆了口氣,將他們一一收起。
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像任前輩一樣,中年創業,制造一個新的輝煌,可是現在看來,大時代已經變遷了,未來已經不是那個曾經可以通過學習、模仿、并跑、超越的時代了。
創新喊了這么多年,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創新呢?是修修補補填補空白,還是創造一個新的產品,或者研發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來參加市場競爭?
如今看來,好些創新其實沒什么必要,用鍋煮米飯,和用電飯煲煮米飯,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差別,大米還是那個大米。
坐火車趕路,和做高鐵趕路,都是趕路,只是付出的時間成本降低了而已。
根本上還是和人的需求息息相關。
真正值得稱道的創新,恐怕只有那些能量利用方式的創新了吧?比如說,燒煤的蒸汽機,燒油的內燃機,用電的電力汽車,這種不同能量的使用。
就好比,通過能量使用等級來劃分文明層次一樣,這才是根本性的創新。
當然,這些只是一家之言,不足采信。
不過,張有道也反思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好像還真有那么一絲胡鬧的沖動在里面。
用了一個高大上的目標和話術包裝了自己,然后進行了一系列的騷操作,而沒有回歸問題的本質,那就是現如今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
當然,這一番操作,并不是全無效果,起碼為他帶來了不少金錢方面的收益,還有行業領域的拓寬。讓他著實思考了幾年什么是工業時代的文化。
雖然還沒有思考出結果,可是已經摸到了一絲文化本質的邊緣。也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以及未來我們民族應該怎么辦。
隨后,打開文檔,張有道寫了一個題目,《信息互聯時代的未來追求》。
可是接下來,卻寫不下去了,因為他不知道未來該是追求什么東西。隨后,將題目刪除,重新改成《我眼中工業信息時代的發展極限》。
緊接著,張有道提出了兩個問題。
工業時代的我們,做了什么?
信息時代的我們,又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