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百年,我們民族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其實是非常值得回味的東西。
晚清時期,因為受到西方帝國主義強大工業產能的降維打擊,使得我們國家傳統的工商業模式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嚴重社會問題,甚至演變成了文化自信的問題。
當然,經歷了二百年不遺余力的文化迫害,想讓“奴才”重新擁有獨立的文化自信,那也是白日做夢。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時隔五百多年再一次響徹神州大地,也是時代的召喚。
只可惜,內憂外患實在太多,先輩們終究沒能實現口號中的目標。從而導致了文化危機的徹底爆發。
整個民族從內到外,幾乎全都被格式化了一遍,才重新獲得了獨立自主的機會。數千年的文化傳承就此斷絕,從而走上了另類的發展道路。
只不過,在這片養育我們成長的土地上,外來的文化終究抵不過傳承的力量,本土化改造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轟轟烈烈的工業建設大潮從此在神州大地上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一座座現代意義上的工廠拔地而起,一個個超大規模的城市陸續出現。
就這樣,百年時間一晃而過,隨著外來文化本土化改造的越加徹底,讓我們驚險的邁過了一個又一個西方社會曾經出現過的危機。
終于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恢復了龐大的財富制造能力。
細細數來,這就是我們民族通過工業能力的建設,所達到的效果。人口規模從四萬萬五千同胞倍增至十四億的規模,讓整個民族的規模擴大了三倍還多。
這就是工業時代的我們,所創造的輝煌。而且還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養活如此多的人口,此間成就足以令古人欣慰。同時還擁有了保護所有的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的武力。
現如今,絕大多數的民眾都過上了小康生活。
恐怕以上,這才是我們民族這些年大力發展工業所取得的最大的成就。
當然,這個偉大成就的背后并不都是燦爛和光明,他所面臨的問題是前所未有的龐大。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或者說是走入科技發展的瓶頸期,信息產業異軍突起,為我們開創了另外一個視野。
能夠讓我們從更多途徑獲得精神享樂的東西。
這就出現了另外一個觀點,工業時代滿足了我們人類對物質的需求,信息時代,則滿足了我們人類對精神的需求。
簡潔而又方便的文化產品,占用了我們最多的業余時間。
原本,因為需要進行工業化,整個民族都進行了格式化,從而導致的精神文化傳承斷絕的空白還沒填補,卻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兩三代人的思維方式完全迥異于傳統文化傳統,導致對我們數千年來所孕育的文化的理解錯位,甚至完全不能理解什么是傳統文化。
鬧出的笑話,更是一個接著一個,付出的代價更是一個比一個大。
整個社會出現了許許多多相互對立,乃至相互仇視的理念。也完全體會不到什么是文化自信了。
口號雖然喊得響亮,可是從小到大的教育模式并沒有出現相應的改變,所教授給年輕人看待問題的方式,并不是我們民族對待問題的方式。
整體性被完全割裂,看待和解決問題更多的是從方法的角度,而沒有從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對我們數千年歷史的解讀,也出現了嚴重的偏差。
許許多多歷史問題,被扭曲解讀,讓我們懵懵懂懂,像是一個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感覺及不踏實。
聰明人背井離鄉遠赴西洋者比比皆是,故土難離的精神內含,衣錦還鄉的從容淡定,都已經不知所謂了。
中庸之道,被人拋棄,義利之辯,更是充滿了二元對立的色彩。
這些理念方面的沖突,在我們絕大多數人還在餓肚子的時段里是不會爆發的,但是肚子總會被填飽,所謂“倉稟足而知禮儀”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