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豪也意識到這種狀態不對,迅速的開始了自我調整。
調整秘訣就是,跑步。
這是心里本能選擇的方式。
在前世,壓力最大的時候,無數次想要放棄的時候,他都是跑過去的。
跑個十公里,體驗下什么叫“艱難呼吸的快樂”,就覺得所有困難都不叫困難,只要還有一口氣,干就完事兒了。
運動分泌的多巴胺也會讓人飄飄欲仙,疲憊的回酒店,安穩的睡去。
——“電影,是生活的解藥,跑步,是另外一種解藥。第一天。”
陸豪發了條微博。
開始在微博上打卡跑步。
——“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第二天。”
——“不全力以赴,就是在浪費你的生命,第三天。”
……
自從開始跑步,陸豪的確發現,狀態變好了很多,晚上跑完回去洗個澡,一覺睡到大天亮,第二天神采奕奕,龍精虎猛。
枸杞水?
呸!
不需要了。
而他微博上的變化,也是讓不少粉絲感到詫異和驚奇。
發生了什么?
你不是拍電影的嗎?
怎么畫風搞的跟運動員似的?
還一天天打卡。
不少人都紛紛評論和跟風。
“跑步愛好者,沒想到陸總也是,加油,加油!”
……
“感覺陸總像是碰到了什么難題吧?這一天天的給自己打氣,是新電影的拍攝進度卡住了嗎?陸總,要相信自己的才華啊。”
……
“正常情況吧,不管是拍電影的,寫的,寫歌兒的,卡殼是常有的事兒,為了找靈感,這幫人什么事兒都干得出來,跑步是好的,像隔壁音樂圈那個才華橫溢的大胖子……嘖……吸毒……還有那個誰誰誰,啪啪成癮……”
……
“在線表揚陸總,正能量好導演,我決定也要跑步啦,今天第一天。”
不管怎么說,陸豪作為公眾人物,這樣的打卡行為,還是引發了粉絲或多或少的模仿。
跑步這么低成本人人都能做的事情,誰都可以。
就這樣,一路打卡,加入的人越來越多。
陸豪每條打卡的微博,評論數和轉發數,竟然都超過了之前,而且還越來越多。
他只是無心插柳,卻沒想到,竟然會造成這樣的效果。
如果用互聯網專業術語來形容的話就是,陸豪這個不經意的舉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粉絲粘性。
……
“啊啊啊啊啊,我感覺像是在養一個孩子,又感覺在陪陸總一起拍電影,那只猴子呢?他什么時候才能生出來?”
……
“跟著陸總打卡一個月了,瘦了十斤,嗯,是小仙女本仙啦……美滋滋,陸總為粉絲們開辟了追星新方式,跑步追星!”
……
“不知道你會跑多久,但我會一直陪下去。陸豪。”
……
直到……第六十三次打卡。
陸豪發騷了。
跑完步全身大汗淋漓,一撮頭發粘在汗涔涔的額頭,撩起衣服,牙齒咬住,露出線條分明的人魚線和腹肌,漆黑的背景,明亮的燈光,宛若一張人體油畫,充滿了荷爾蒙的性感。
嗯。
一張很裝逼的照片。
——“今天,電影殺青了。謝謝你們,謝謝大圣,也謝謝我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