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首映日結束時,票房定格在三千七百萬。
第二天,各大院線便是紛紛提高了排片率,第二日票房,突破六千萬。
第三天,八千萬。
……
一直到本周結束,票房增長趨勢才逐漸緩了下來,穩定在八千萬左右的地步。
雖然是很罕見的小眾題材,記錄電影,但在愛國主義情懷和關愛弱勢群體的情感加成下,卻是成功俘獲大批觀眾的淚點。
平心而論,這部電影的爆火,當真讓很多業內人士大跌眼鏡。
之前很多人都聽說過這部電影,但真的不看好它的票房。
然而現在,誰也沒想到,在陸豪手中,經過夢工廠的運作,卻能達到這樣的成績,當真是不可思議。
事實上,很多嗅覺敏感的人,在這兩年,尤其是夢工廠成立之后,已然越來越注意到一個趨勢。
那就是——觀眾好像學精了。
以往,只要是大制作,大卡司,在流量和人氣的加持下,別管影片本身質量如何,都能賺的盆滿缽盈。
但現在,這種套路,觀眾似乎已經不買賬了。
從去年開始,到今天上半年,已經有好幾部小鮮肉和小花領銜的電影票房撲街了。
以至于某位大導演的新作,賠了不少錢后,甚至憤怒的對觀眾口吐芬芳——以你們的欣賞水平,不配看我的電影。
相反……
反而是一些小眾精品,因為良好的口碑,在票房市場斬落不菲。
典型例子就是夢工廠投資的武俠動畫電影《大俠客》,以及《路邊野餐》、和現在的《二十二》。
都不是主流題材。
都是上映前不看好的分類。
但卻一次次打破票房的心理預期。
電影市場,從躺著就能賺錢的黃金時代,已然朝著差異化競爭的戰國時代發展。
好的電影,會越來越賺錢。
那些糊弄事兒的,即便卡司大潑天,觀眾也不會買票去被強行喂屎。
這對于很多電影公司來說,絕對是血淋淋的陣痛。
不過,對于夢工廠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
在很多觀眾心目中,或許還沒有明確的認知,但卻是已經有了模模糊糊的印象——夢工廠出品,必屬精品。
不是千篇一律的套路,每一部都是有著令人眼前一亮的東西。
或許個人口味不同,可能有的不是自己的菜。
但不得不承認,每一部都是用心拍出來的。
在上映之前,陸豪就把過關了。
……
這部《二十二》,上映半個月之后,國內票房宣告突破十個億。
除了市場票房外,還入選了“華夏文創作品國家采購名錄”。
這部電影,將會由國家出錢采購版權,放入全國高校,中學,以及廣大農村的露天舞臺。
雖然錢沒給多少,只有寥寥三百萬,但其中的意義,卻是非常之重大。
這意味著,這部電影正式獲得官方認可,成為愛國主義的一張名片,注定成為經典,在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得知這個消息,向來笑瞇瞇的郭軻,泣不成聲。
要知道,在票房突破十億時他都沒哭。
他拍電影,原本也不是為錢,恰恰就是為了自己的初心。
現在能得到國家認可,當真是十分滿足了。
……
與此同時。
《二十二》的海外翻譯版本,也已然全部制作出來,投放到國外院線。
之前《孫大剩》在海外院線的大獲成功,加上陸豪拿到威尼斯電影節的影帝,夢工廠的海外渠道,是早已打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