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眼前的場景轉變,新帝繼位,并不像陳晉那般有著豐富的執政經驗,有能力震懾群臣,平衡朝堂,他在一點點的摸索,然而在此期間,因為朝堂上帝權與臣權的爭端開始激烈,新的黨派之爭開始了,而當這爭端從朝堂蔓延到地方的時候,派系之爭中,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加上帝權的衰弱,使得陳默建立的反貪機制形同虛設。
地方上,官官相衛,大量的財富涌向兩大派系首腦,無論帝黨還是臣黨,要與對方抗爭,都需要錢財來籠絡人心。
而少帝的茫然無措,還有大臣的肆意欺辱,看的陳默揪心無比,恨不得出手相助,但……他只是一個看客,哪怕再焦心,面對這一切也無能為力。
眼前飄蕩著一組數據,那是國運,兩派相爭,最終耗損的,卻是整個大明的國運,陳默之前看時,是一點一滴的在增長,但如今兩派相爭,國運的下降速度卻是極快。
時光荏苒,少年總會成長,而陳默和陳晉留下來的國運豐厚,一代天子的成長雖然消耗了不少,但終歸沒有喪盡,少帝在黨爭中逐漸成熟,開始暗中掌控權力,挑選新人逐漸掌控朝堂權利,這讓陳默想起了當年的靈帝,他不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斷蓄力來挽回國運么?
但自己的孫子比靈帝幸運一些,那就是此時距離陳默立國并不久遠,朝中還有陳默和陳晉留下來的忠臣義士,終究在這些人的幫助下,帝黨和臣黨最終被摁下去,國家重回太平。
少帝一生勵精圖治,但國運卻未能再回巔峰。
少帝二十六歲繼位,一生兢兢業業,為了防止臣黨的出現,在位期間,努力平衡各方勢力,并對太子諄諄告誡,最終在五十四歲時,因積勞成疾,撒手人寰,新帝繼位,繼承了先帝教導,在位期間,雖無大治,但國運也無太大耗損,甚至有些提升。
陳默就在一旁默默地看著自己的重孫最終病死,如此又歷三位帝王,這三位帝王雖無大功,但在位期間也并未使得國家出現大亂,但國運卻在這三位帝王手中逐漸衰減,王朝也因此傳承七世。
但到了陳家第八代時,卻出了個混世帝王,登機之前,勤儉恭謙,但登基之后,卻是極盡奢華,大明氣運在他在位二十多年的時間里,飛速下降,國力也開始轉衰,周邊異族開始重新回到陰山、白狼山,異族開始悄然壯大,開始再度威脅到中原。
而大明百余年無戰事也使得大明武備稀松,在與這些蠻荒之地而來的異族幾次交戰中,皆以失敗告終,原本陳默打下的草原地盤,被逐漸奪回,朝廷商議過后,棄守了大片草原領土,重新以陰山為界。
第八世后代,就這么度過歡樂而荒唐的一生,在位十八載,最終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上,但他帶來的影響并不止于此,因為他的荒淫無度,導致子嗣雖多,但對子嗣卻疏于管教,第九代子孫能夠明顯感覺到無論能力還是手腕,都遠不及此前八代,包括他那荒唐父親,畢竟他父親雖然荒淫,但能力還是有的。
大明朝在這樣的君王帶領下,可想而知,到了第十代時,天子的能力有所回升,但大明朝卻在此前三代中逐漸腐朽,國運開始止不住的衰弱,而且異族在發現明朝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強盛時,開始更加肆無忌憚,頻頻南下寇掠中原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