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叫住悟凈小師傅,可是對在下的拙作產生了興趣?”
許澤軒并不知道,虛云老和尚已經把自己的事都跟蕭姓老者說了,只以為對方是對自己的畫作感興趣。
剛好,他也想借對方的身份,幫自己揚名,言語間自然會有意無意的往畫作上靠。
蕭姓老者聞言,點了點頭道,“作畫就該一氣呵成,按理來說,老夫本不應打擾小郎。
不過,適才小郎已然停止作畫,有見于此,老夫這才動了心思,想著先睹為快。”
“小子能體諒老人家的心思,只是在下的畫作,只完成了2成,若是就這樣拿出來,老人家怕是會大失所望。”許澤軒實話實說道。
他剛剛打完底稿,畫紙上只有一個大致的輪廓,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還真的很難看出,畫的是什么。
加上這個年代的唐人,根本不懂素描,看到那未成品,怕是有大概率會失望。
即便不失望,也會看的一頭霧水,滿腦子的問號。
“無妨,即便只有兩成,也能大致品評出一副作品的好壞。”
蕭姓老者卻是不在意,在他看來,一幅作品就算只完成了百分之二十,也能大致看出水準如何。
“既然老人家堅持,小子也不能小氣。”許澤軒一邊說,一邊挪動了幾個身位。
頓時,被他遮擋著的畫板,以及作畫工具,暴露在老者眼前。
許澤軒一動,蕭姓老者的目光,立刻匯聚在了畫板附近。
“???”只不過,他剛看了一眼,腦海中就冒出了一連串的問號。
“這小子不是在畫畫嗎?他的畫筆放哪了?
還有顏料,我怎么也沒看到?
不用畫筆,也不用顏料,這莫非就是他說自己畫作獨一無二的原因?”蕭姓老者想著想著,目光再次偏移,凝聚在了許澤軒的畫板上。
任何可以被稱之為藝術的東西,或多或少存在著某些聯系、有著部分共同點。
傳統國畫重意境,西方素描重寫實,兩者的側重點不同,但都屬于繪畫一類,審美角度絕對是相通的。
雖然老者的作畫水平,只勉強達到及格線,但他的鑒賞能力,卻是極高的。
許澤軒的作品,距離完成還差的遠,只是用炭筆打了個底稿,勾勒出大致的輪廓,但這位老者,卻從中看出了一些門道。
當然,能看出門道,并不代表能夠判斷好壞。
聰明人往往不會對自己不熟悉的、沒把握的事情發表意見。
因此,在看到許澤軒的作品后,老者并沒有第一時間下結論,而是揮了揮手,示意許澤軒繼續創作。
作為一個大賽型選手,關注自己的人越多,越是到緊要關頭,許澤軒的發揮的就越出色。
原本他今天的狀態就很好,有了老者的關注,狀態竟然又提升了幾分。
“刷刷刷!”運筆如飛,一根根粗細不一的線條,出現在畫紙上。
蕭姓老者親眼看著,許澤軒用一堆毫無章法的線條,勾勒出一幅熟悉的景色,一個熟悉的人,嘴巴漸漸張大,一時之間竟是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驚訝之情。
自古以來,大漢民族就出過許多神童,三歲識文,四歲斷字,五歲能作詩,十來歲能寫出一篇好文章,這樣的人物在歷史上并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