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長輩們一直教導小子,說禮不可廢,面見陛下行趨禮,是盡臣子的本分。
所以小臣才會表現的有些……欠妥。”
“這解釋倒也勉強說得通,那么朕再問你,你是發自內心的尊重朕,還是面上一套、心里又是另一套?”李世民似乎不想那么輕松,就讓許澤軒過關,又接著問道。
“小臣自然是發自內心尊重陛下的。”這樣的問題,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該怎么回答,許澤軒回答起來,自然不會有半點的猶豫。
“具體說說看!”李世民不達目的不罷休,再次追問。
這次許澤軒并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稍微整理了一下措辭,這才緩緩道:“小臣佩服、尊敬陛下的第一處,便是陛下不但廣開言路,而且虛心納諫。
君惡聞其過,則諍化為佞;君樂聞其過,則佞化為諍。
安邑縣公佞于隋而諍于唐,皆陛下之功,有此明君,大唐何愁不興。”
“好一句君惡聞其過,則諍化為佞;君樂聞其過,則佞化為諍。”李世民聽罷,不由撫掌大笑。對于這一點,他還是頗為自傲的,許澤軒剛剛說的安邑縣公裴矩,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事實上,在他下令廣開言路后,朝中就出現了無數敢于犯顏直諫的大臣,其中最為出名的,非魏征莫屬。
光是貞觀元年一年,魏征就上諫兩百多事,且都被采納。
“其二,陛下輕搖賦稅,并下令停止各地進獻珍寶,此舉大大減輕了百姓負擔的同時,也收攏了民心。
正所謂得民心者的天下。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若大唐每一任君主,都能像陛下這樣,那么大唐必然千秋萬代、與世長存!”
進宮之前,許澤軒也做過一些功課,如今一條一條說出來,不但條理清晰,而且句句切中要害,李世民聽后再度龍顏大悅。
“其三……”
不過當他準備繼續一條一條往下說的時候,卻被李世民給攔了下來。
目前大唐的國力還遠遠沒有達到巔峰,百姓們的生活還十分艱苦,作為皇帝他依然需要努力。
這樣的話,偶爾聽聽高興一下也就算了,聽多了反而不好,容易使人產生驕傲的情緒,對治國不利。
“不用繼續往下說了!朕已然相信,你對朕是發自心內的尊敬。失禮之處,便不再與你計較。”
“多謝陛下隆恩!”許澤軒說了許久,也有些口渴了,皇帝讓他停,他自然樂意。
“朕聽陳平說,許縣男的啟蒙讀物,除了《三字經》之外,還有《蒙求》和《弟子規》二書?不知可否寫下來讓朕一觀?”考教完了許澤軒的心性,李世民又考教起他的學問來。
“樂意之至!”許澤軒的話音剛落,就有內侍上前,給他鋪紙、研磨。
不過他并沒有使用內侍遞上來的毛筆,而是從袖中,取出了另外一物。
后世的人,都認為硬筆源自國外,我國的古人寫字,用的都是毛筆。
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在鋼筆、鵝毛筆等硬筆流傳開來之前,硬筆書法在中國確實不流行,不過這并不代表中國沒有硬筆。
許澤軒手里的雙瓣合尖蘆葦筆,就是中國最早的硬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