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有了硬筆,為什么還要用毛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其一,硬筆不耐用。
雙瓣合尖蘆葦筆,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這筆的主要材料是蘆葦。
蘆葦什么屬性,是否容易損壞,想必很多人都清楚。
想要把一支毛筆的筆尖寫禿,需要很長的時間,但要把一支蘆葦筆寫壞,卻只需很短的時間。
其二,古人的愛好問題。
毛筆字線條質感柔軟、豐潤,筆畫或飄若行云,或雄渾勁健、剛柔相濟、有血有肉,而硬筆字很難做到這樣變化多端。
其三,書寫習慣問題。
古人的書寫習慣,和現代人不同。
現代的書寫方式是從左往右,然后從上往下。
而古人則是從上往下,然后從右往左。
之所以會形成這種書寫習慣,一則是因為習慣的問題,二來跟早年間沒有紙,字都是寫在竹簡上有關。
竹簡的模樣,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把一根根削制好的狹長竹片,用繩子或者其他材料串在一起,就成了竹簡。
造紙術沒出現的時候,古人寫東西都寫在竹簡上,平時不看的時候,用繩結扎好;翻看的時候,就像我們現代人用卷筒紙一樣,不是一下子把卷筒紙全部拉開,而是用一點,拉出來一點。
正是這種的方式,造就了古人的書寫習慣。
這種書寫習慣,寫毛筆字還沒問題,換成硬筆字的話,問題就來了。
用硬筆寫字,我們的手勢必會跟紙張接觸,如果從左往右寫的話,那沒什么問題;
而從右往左的話,萬一的墨跡沒干,前面寫的字,還不糊成一團?
用硬筆并不是寫不出好字,但其最大的優勢,是在書寫速度上。
被墨跡未干限制了速度,硬筆還有什么優勢可言?
至于雙瓣合尖蘆葦筆有那么多缺點,許澤軒為什么還要選它,當然是因為比起用毛筆,他的硬筆書法更為好看了。
要知道,李世民可是個書法愛好者,其酷愛飛白體,甚至還專門在科舉中加入一科明書,即只要字寫得好,就可以中科舉做官。
在這樣一位書法愛好者面前,許澤軒又怎么會錯過,秀一下自己那一手漂亮硬筆書法的機會?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許澤軒寫下第一個字的時候,李世民的眼前就是一亮。
這字體雖然前所未見,卻鐵畫銀鉤,力透紙背,十分的美觀,隱隱有自成一派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