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書寫字數越來越多,李世民的注意力,漸漸從字體轉移到了文章本身。
這篇《弟子規》,雖然不如《三字經》,卻也算得上是一篇難得的妙文。
論文彩,《弟子規》或許不如現如今的那些啟蒙讀物,但此文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且書中直接闡明了做人的道理。
做學問之前,先要學會做人。
這篇《弟子規》,開篇就闡述了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謹言慎行、信守承諾,要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的開頭,怎能不讓人拍案叫絕!
“好!好一篇《弟子規》,好一個許澤軒!今日,朕麾下又多一英才!”當許澤軒將《弟子規》寫全后,李世民再也忍不住,拍案叫絕。
“陛下謬贊了,《三字經》、《弟子規》、《蒙求》,都非小臣之作,而是得自小臣的一位師長。”
許澤軒要得到皇帝的賞識,固然要表現的出眾一些,不過也不能什么功勞都往自己身上攬。
以他目前的才學,抄兩首詩勉強夠格,畢竟靈感這東西,誰都說不準。
但若是把《三字經》這樣的奇書,按在自己的名下,那就太過了,很容易就會被人拆穿。
“師長?我大唐既然還有大儒隱于世間,不知可愿出山幫朕?”許澤軒說《三字經》、《弟子規》和《蒙求》都是他的長輩做的,李世民第一時間就相信了。
因為這樣的文章,只有擁有足夠閱歷的人才能寫得出來。
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寫出一篇已然是天之驕子,寫出三篇那就太過于妖孽了。
“這個……怕是不行!”許澤軒嘴里的師長本就是編出來的,怎么可能找得到?
“緣何?”今年才貞觀元年,李世民剛剛坐上皇帝的寶座沒多久,正是求賢若渴的時候,哪里愿意錯過這樣的賢才,自然要追根問底。
“因為就連微臣,都找不到我的那位師長。”許澤軒古笑一聲,當即把自己偶遇一位道人,又得到道人傳承的那番說辭,又拿出來說了一遍。
“此話當真?不是因為當年四弟之舉,對朝廷還有怨言,這才不愿為朝廷舉才?”許澤軒說的這么玄幻,李世民哪會輕易相信。
“陛下何出此言?”李世民這話直接把許澤軒給弄懵了,怎么說著說著,就談到他的四弟了?
李元吉不是死在玄武門之變中了嗎,莫非自己還跟他有一段恩怨不成?
“汝果真不知?”李世民看人極準,一眼就能看出許澤軒臉上的表情不是裝出來的。
“還請陛下明言!”許澤軒一揖到底,神色無比認真。
雖然可以從李世民對待自己的態度中判斷出,自己跟李元吉的關系并不親近。
可是事情畢竟牽涉到皇族,他不弄明白,怕是連覺都睡不好。
“也罷,此事也算什么秘密,你家中就有人知曉,告訴你也無妨!”李世民想了想,便一揮手,示意不遠處的內侍,把相關的信件拿過來。
作為皇帝,不可能連調查都不調查一下,就封一個來歷不明的人當男爵。
更不可能連對方的身份都沒弄清楚,就把那人召入宮中面見自己。
這次,李世民讓內侍拿過來的,正是部分關于許澤軒的調查資料。
許澤軒出生于并州,也就是現在的太原。
眾所周知,太原是大唐的龍興之地。
大唐在那里的力量十分強大,想要查一個并州人的消息,簡直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