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然回到家中,先陪爸媽閑聊幾句,上樓洗了澡,將頭發吹干,見手機上有張揚發來郵件的提醒,便隨手理著長發來到書房,把《讓子彈飛》的劇本打印了出來,再下樓去找爸媽。
林滄海和蘇徽都在一樓客廳,電視里面播放著講述河西走廊歷史的紀錄片,兩人的注意力卻并不在電視上,正隨口地討論著一本金融類期刊上的文章,林依然走到老爸身旁,將劇本往他面前一遞。
“這是什么?”
“張揚跟葛隆合作,要拍一部電影,想敦煌有沒有興趣……這是劇本。”
林滄海挑了挑眉,對葛隆與張揚和解的事情倒不怎么意外,“電影?”
邊接過劇本翻開,邊隨口問:“誰寫的劇本?”
“還能有誰呀。”
林依然挨著老媽在沙發上坐下,往老媽身上一歪,鼓著腮幫道:“他不都是什么都自己來。”
蘇徽正在看那本金融期刊,見閨女貼過來,沒好氣地在她腦袋上敲了一下,林依然仰著臉朝老媽嘻地一笑,順勢倒在她懷里,枕著柔軟的大腿看電視,蘇徽也習慣了她自小的粘人,自顧繼續看自己的。
林滄海已經在看劇本。
打印紙上頭一行大標題是《讓子彈飛》,這個名字頗為怪異,讓他一時間也猜不到這個名字是想要表達什么,只好繼續往下看,卻是簡短的一行介紹。
故事背景:改元前,華夏南部地區。
片名出現前
音樂起:暫定名《送別》,曲譜容我后譜(舒緩抒情式女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林滄海看到這兒,饒是已經習慣了這個他看不大順眼,卻也只得默許接受的未來女婿的「天才」,這時候也覺得有點意外,沒想到他為了電影居然還又寫了一首歌……嗯,這詞雖然不合格律,但意境卻極佳,看樣子很用心呀!
林依然一邊在看電視,一邊也在不時瞄一眼老爹的反應,見他表情有些意外的樣子,問道:“爸,怎么樣?”
林滄海掃了她一眼:“你沒看過?”
林依然道:“看過啊,不過我看的時候還沒這么完整,張揚改了好多次呢……你一定在讀那首《送別》對吧?”
她從老媽懷里坐起來,正在看書的蘇徽沒好氣地在她腦袋上敲了一下,林依然撅著嘴沖老媽遞過去一個委屈抱怨的眼神,轉過頭又喜笑顏開,“我問會唱,我唱給你聽好不好?”
林滄海沒好氣道:“不好。”
林依然皺皺鼻子,也不管老爸表示了反對,清了清嗓子,順帶回憶了一些調子,輕聲唱道:“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
她剛唱了前兩句,林滄海和蘇徽就都放下了再看的雜志與劇本,認真地開始聽閨女唱歌,林依然當著爸媽自然也不羞怯,把自己會的唱完,才停下來,見爸媽仍盯著自己看,她很無辜地眨了眨眼,蘇徽問:“接下來呢?”
林依然又眨了眨眼,“沒啦。”
蘇徽忍不住蹙了蹙眉,“沒了?”
“對啊,張揚說電影里面出現這些就夠了,就沒繼續往下寫。”
林依然對此也有些怨念,不過也知道這種事情強求不得,當時恨不得打張揚一頓,也確實動了手,只是后來的情形讓她這會兒想起都有點臉頰發燙,趕緊收住心思,免得被爸媽瞧出來。
蘇徽與林滄海都沒注意到女兒的細微異狀,夫妻倆同樣清楚寫詞需要靈感,難以強求,聽林依然這樣講,也就沒有再追問下去,蘇徽問:“劇本寫的怎么樣?”
林滄海繼續往下看故事內容,隨口道:“格式不大標準。”
蘇徽有些好笑地嗔道:“我是問內容。”
“我這不是剛開始看嘛。”
林滄海對劇本格式本也沒有什么研究,看張揚寫的,標不標準不大清楚,不過看起來畫面感十足,很快認真地看了下去,只看完進鵝城后,張麻子與馬縣長(假師爺)關于拜山頭、分贓慣例的對話,就忍不住嘆了口氣。
旁邊的母女倆同時抬起頭來,“怎么啦?”
林滄海瞥一眼閨女,隨后朝媳婦嘆道:“這小子……簡直是二十歲的年紀,四十歲的閱歷,老辣、犀利……”
“從他寫武俠就能看出來了。”
蘇徽笑了笑,也忍不住有些好奇起來,“你看完給我瞧瞧。”
林滄海應了一聲,對女兒說道:“我明天讓影視公司那邊聯系你們。”
敦煌有自己的院線,對于電影拍攝也曾有過試水,不過效果并不是很好,加上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好劇本,已經擱置了近兩年,但并沒有放棄這個打算,林滄海此前并沒有直接負責過這方面的業務,不過在敦煌,院線或許還比較被重視,對于電影的嘗試,則并不被很看重,又不是讓敦煌獨家出品,以他現今的地位,做這個決定對他而言并沒有什么多大的壓力。
“您都不看完啊?”林依然有點吃驚,很少見到老爸這樣輕率地做決定。
林滄海笑道:“我閨女都開口了,還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