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家不是沒有志向要搞好足球,但限于所處的環境和力量的不足,只能望洋興嘆。
現在肖淺攜帶著海量的資本入場,又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辦法,每一句話都等于給他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
聽到這樣雙管齊下的辦法,他們捫心自問,即使他們是學校里的老師,恐怕也會有支持青訓的沖動了吧?
楚大友快六十歲的人了,卻捧著本子,跟在肖淺的身邊,把他的話牢牢地記錄了下來。
這些話,今后就是黑省足協的工作指南了。
但他還不滿足,追問道:“肖總,你說的第二個辦法是什么?”
肖淺停下腳步,盡量讓大家都靠近一些,才緩緩開口。
“財政補貼和行政干預,是短期辦法,見效快,立竿見影,但不是長遠之計。第二個辦法,就是在未來建立起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利益均沾辦法,將學校和青訓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大家都好奇地看著肖淺,很想知道這個年輕人的腦子究竟是怎么長的?
這么多年來,大家連一個辦法都想不到呢,眼前的困難都束手束腳的。
這位倒好,居然都已經開始做長遠規劃了。
“我管這第二種辦法,叫做比例分成。”
眾人一頭霧水,不明白這個說法的含義。
肖淺開始做具體解釋。
“我之前說過,球員其實是足球產業里重要的商品之一,大家都是認可的吧?”
一群人默默點頭,這個不可能不認可。
肖淺盡量讓自己的語氣清晰。
“大家應該都知道,在職業足球的行業里,球員是不可能不轉會、不流動的吧?”
職業足球領域,球員轉會實在是太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按照我們平常的理解,一般球員的所屬權都是歸其所在俱樂部的。當這名球員發生轉會的時候,那么轉會所得也是歸這家俱樂部所有。”
眾人全都疑惑不已。
這不是正常的嗎?
肖淺笑了。
“那么問題來了,球員是從哪里來的?誰培養的?按照我們的計劃,當然是由我們的青訓計劃培養出來的。既然如此,當球員轉會產生收益的時候,我們的所有青訓環節為什么不能受益?”
肖淺的說法明顯超出了這些人的理解范疇,但其實在世界足球領域,一點都不稀奇。
在國際足球市場上,這種做法有一個專屬名詞,叫做青訓培養費。
FIFA規定,球員轉會時,他在青少年時期(12-15歲)的球隊會得到1%-5%的轉會費作為青訓培養費。
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鼓勵青訓。
畢竟如果搞青訓不賺錢,那誰還愿意去做呢?
具體的做法就是,當一名職業球員從A俱樂部轉會到B俱樂部的時候,B俱樂部支付的轉會費中的一部分,將會作為青訓培養費進入到培養了這名球員的青訓機構的戶頭,使其受益。
就比如胡安·馬塔從瓦倫西亞轉會到切爾西的時候,作為他的青訓培養機構皇馬就得到了五十三萬歐元的青訓培養費。
五十三萬歐元啊!
這是一筆多么龐大的巨款。
如果有這樣的收入,青訓就不再是光投入而沒有產出的行當,反而能夠成為一個優質產業。
“我們要搞青訓,培養優秀的足球人才。將來這些人毫無疑問將會參與到職業足球的市場當中去,那作為培養了他們的機構,我們的青訓系統毫無疑問,必然是要從中獲益的。”
見大家伙還是迷糊,肖淺也是無奈了,干脆讓秘書就地展開紙筆,他開始給這些人做具體的方案設想。
如果此時有高空攝像機向下俯拍的話,就會看到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
空曠而荒涼的體育場里,幾十個人全都撅著屁股圍城一圈,仿佛他們圍住的地方,有什么珍寶一樣。
又有誰能夠知道,就是這么奇怪的景象,意味著黑省足球的崛起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