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票擬送到御案上之后,隆慶帝也不禁瞠目結舌,“胡應嘉為首?”
難道高師傅在內閣斗不過徐階?
難道高師傅被流言逼的退讓?
那不是高師傅的做派吧!
陳洪在一旁低聲解釋,“高閣老內侄張孟男……”
聽完傳聞,隆慶帝的嘴巴都張大了,結結巴巴的問:“還……還有這種事?”
陳洪心想高拱也真夠倒霉的,居然有這么個姻親。
“除了胡應嘉,還有陳有年吧?”隆慶帝詫異問:“怎么沒陳有年的名字?”
陳洪恭敬道:“皇爺,陳郎中因籍貫被內閣所否,按例廷推、都察院巡按御史,需皇爺最后欽點……“
隆慶帝一聽就懂了,內閣、尚書以及封疆大吏的推舉是需要廷議的,但最終要不要采用廷推的結果,需要皇帝來決斷,類似的還有巡按御史,都察院會推薦兩到三個人選,最終也是皇帝來欽點。
寧波知府雖然號稱“天下第一知府”,但畢竟是個知府,內閣是有資格將陳有年刷下去的。
隆慶帝遲疑了會兒,他倒是信得過隨園,也知道日后如果真的以隨園制衡高師傅,那么就不能讓隨園根基全無,但現在將票擬打回去……高師傅只怕要暴跳如雷。
而且內閣以籍貫的理由刷掉陳有年,這也是站得住腳的……隆慶帝性情中柔弱、優柔寡斷的一面顯現了出來。
隆慶帝是不愿意寧波知府落到徐階手中,但又覺得對錢淵有些愧疚……有大功于國,又屢有大功于朕,至今還只是在詹事府里擔個閑職。
但如果欽點陳有年,不說壞了規矩,高師傅肯定要大怒,說不定會和隨園撕破臉……看看桌上的票擬就知道了,張孟男明言退位讓賢,但名字也在票擬中,只是排在胡應嘉之后,而陳有年的名字蹤跡全無。
在心里來回琢磨了半天,隆慶帝倒是覺得,干脆順水推舟來得好,就是胡應嘉了,也省的高師傅和展才鬧起來。
但隨園那邊需要彌補一二,隆慶帝琢磨了會兒,吩咐陳洪,“陳伴,召禮部左侍郎林庭機覲見。”
禮部左侍郎林庭機掌詹事府。
第二日,隨園中,徐渭、錢淵都在拱手向孫鑨道賀。
“枯坐翰林五年,文中兄終得展翅。”錢淵親自斟酒,笑道:“父子兩翰林,一門三進士。”
“一門三進士?”徐渭笑道:“展才這可說錯了,不論文中、文和、季泉公,文中幼弟文融科場連捷,明年就下場一試會試,明年就是一門四進士了。”
“而且文中兄長子如法今年不過七歲,少年英氣,作詞高吭,不讓父祖專美于前,日后必是兩榜進士。”
“只說孫某?”孫鑨笑罵道:“孫某不過借父親致仕而轉詹事府,展才不也升遷一級嘛。”
孫升請求致仕的奏折已經被批復,今日隆慶帝下旨,孫升加太子太師,其長子孫鑨升翰林侍讀,轉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正式進入儲相的快通道。
而錢淵也占了點便宜,從左春坊左諭德升遷一級,為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如果不計較儲相路線的按部就班,已經能直接連升三級為六部侍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