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形成,EM新的“以內容為核心聚合”的用戶關系鏈。
這樣,就突破了之前單純以同學關系、好友關系等線下熟人的關系鏈制約。
產生了全新的用戶群體!”
說到這里,周杰不禁有點興奮。
隋波哈哈笑了起來。
“不錯,不錯,這個想法有點意思……
對了,你們想對校內網改版,有沒有新的名字?”
“我們想了一個,海內網。
取得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寓意。”
說到這里,他撓了撓頭發,訕笑道:“當然,最后還是要波總你來定。”
隋波點點頭:“海內網……,不錯,可以用這個名字。”
想想也有趣,社交這一塊,倒是和王興耗上了……
不過這也是因為,從現實考慮,大家的思路都是差不多。
“校內”是最初從校園起步時,社交網站的必然選擇。
而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大學校園用戶不過300萬左右……
而那些以前的大學用戶,在畢業之后,社交需求自然會不可避免的發生變化!
這種時候,就需要更適合現在主要用戶群體的新名稱。
海內,
寓意上與校內一脈相承,但覆蓋范圍,則擴大到了全球。
的確不錯!
接下來,周杰又詳細介紹了他們對校內改版的一些想法:
首先,去除首頁大量繁瑣的元素,如熱門話題、搜索框、新聞等。
精簡文案,將需要重點突出的登陸注冊區域,擴大到占據整個頁面三分之一的位置,讓用戶的注意力集中到這里。
這可以,就極大的提高用戶的注冊率。
此外,每當新用戶注冊后,立即向他們推薦至少10個用戶,這些推薦可以是基于用戶注冊時填寫的學校,或者興趣愛好等,進行有關聯度的推薦。
這樣一來,新用戶的時間軸不至于空空如也,不知道該做什么。
當確保他們有東西可看。
用戶的活躍度和留存率自然就提高了。
然后,再通過去分析活躍用戶的行為模式,來引導新用戶去執行類似的行為,比如完善個人信息,關注感興趣的人等等。
整個網站的核心,從之前的校園門戶網站,改變為以個人的“海內主頁”和社交圈為主體。
保留之前的校友錄產品,以社區的形式出現。
同時還可增加興趣圈、話題圈等。從而形成以各種不同的關系和內容而形成的關系鏈形態。
俞軍還幫他們想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點子:
那就是,借助現在剛剛開始興起的博客概念。
引入一些媒體和知名人士,來開通個人主頁或者說官方主頁。
這些人就會成為一些熱門話題的引領者,形成一種新的關系鏈,單對多的關系鏈!
小龍對這個想法很感興趣。
覺得這是比門戶網站,更有趣的一種新聞互動形式……
隋波這下真的樂了。
我擦,連公眾號和微博都快搞出來了?
你們這是要逆天啊!
不過,時機合不合適呢?
他開始摸著下巴琢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