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腦。”
“患者的尿液呈那種性質,如何搶救。”
“低滲性。補水,抗利尿如果有必要及時行激素治療。”
“原發性尿崩癥目前有幾種學說。”狄主任繼續問道,這個問題就超綱了,這個問題別說轉科醫生了,就是不好好學習的內分泌主治都不一定能說的上來。
內科難點就在這里,好多疾病的誘發因素或者病因還未研究清楚,而各大醫院的內科大拿就會對這種疾病做出一種猜測或者說是假想。
然后臨床的醫生,根據這些大拿的思路,再去相對應的治療,因為這些假想之所以被稱為假想,就是因為它沒有普通性或者說它還有不確定性。
在科研上可以去一個一個的慢慢試驗,一個一個的去研究,可在臨床上不行,病人已經躺在病床上了,沒有時間給你去研究,你得給人家治療。
那該怎么辦?這就考量醫生的時候到了,根據這些假想去針對性的用藥,病人的癥狀更類似于哪種學說。有經驗的醫生雖然不能確定病因,可他能根據癥狀來對癥治療,就連這種不能對因治療的技術,一個醫生都得去琢磨去學習十幾年才有這個功底。
“theMassachusettsMedicalSociety(美國馬薩醫學會教授曾經提出三種學說,我國專家曾對這三種學說,加以細分,目前主流說法是三項五條,一般是第三種AVP(抗利尿激素)缺乏占主要主流。”張凡回答道。
這就是張凡肝了一周才得到的知識,這些知識別說內科書,就是去看研究生的教材也不一定有,畢竟這個已經從臨床過渡到了實驗室了。
“聽聽你的英語口語,太差了,要不是我仔細聽,還以為你說的是俄語呢。”雖然是批評,可這個批評狄主任是笑著說的,她看的出來張凡去努力了。這個知識點,不認真去學習的話,一定會被忽略的,因為它太小了。
當張凡說完后,王曉燕咬了咬嘴唇,因為這些知識她不知道,不是主任偏心,而是主任要稱量一下張凡,張凡在醫院主任這個級別中已經很有名氣了。
繼續查房,各位問題。實習生和見習醫生壓力不大,因為這個主任好說話,就算回答不上來也不說什么!他們還沒意識到,這就是個機會,要是表現突出了,以后對就業很有幫助的。放棄鳥市來茶素市實習、見習的學生估計大多數都打算以后畢業來這里就業的。
壓力最大的還是想留在內分泌的一些轉科醫生。機會不多,一旦抓不住就會丟失,人生也就那關鍵的幾步,走對了說不定未來的道路就會坦途一點。
一個早晨過去了,張凡和幾個想留在內分泌的轉科醫生都沒感覺到時間度過的如此之快。狄主任的問題太刁鉆了,不僅要有大量的基礎記憶,還要有自己的想法。
一個剛剛入職兩年的轉科醫生,能有什么想法!可這位老太太就能從你一點點的想法或者觀點中探查出你有沒有用心。
太難了,張凡和幾個人絞盡腦汁的回答問題,就這樣好多問題都說的含含糊糊的,這個內分泌真的太難了。
最后一個病人查房結束,狄主任站在樓道的盡頭,一眾白大褂,或高或矮,或男或女的圍著她,要總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