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不聽韓將軍言。”因為路途辛苦加天氣太熱而早早棄了面甲的兀術扭頭相對。“應該一開始便直接全軍突上的……事到如今,反而讓俺因在這里聚攏部隊露了怯!”
“事到如今,也無二法,我去突陣!請四太子一面收羅部隊,一面為我兜后!”因為流汗而滿臉通紅,胡須也張開的韓常干脆沒帶頭盔,卻扔下一個已經空掉的水袋,毫不遲疑做出決斷。“必須得咬住這口氣不能泄,一旦泄了,便起不來了!”
“好!”完顏兀術當即應聲。
而韓常也毫不猶豫,只引旗幟下本部騎兵數千,當面迎上。
山麓上的趙玖吳玠等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他們只看到劉錫列陣完畢,然后金軍大股涌出山腳,本以為會是泰山壓頂,卻不料金軍居然先停下收羅部隊,然后宋軍卻又居然主動發騎兵相制。
到此時,他們和出擊的騎兵一樣,都覺得這是以卵擊石,便是出主意的李彥琪都只是想著‘誘敵深入’。
然而,不管宋軍高層如何心虛,也不管金軍指揮官如何決斷利索,而宋軍指揮官又如何失態無能,等兩軍騎兵各自數千,奮力咬牙相沖之后,騎兵在山腳緩坡下亂戰一團,卻居然一時不分勝負!
無論如何,什么都可以騙人,但戰線是騙不了人的,中軍各處居高臨下看的清楚,金軍居然被宋軍騎兵一時擋住,難以進發,也是各自驚喜,許多人幾乎跌坐下來。
而這其中,吳玠率先反應過來,卻又趕緊仰頭看天,先看云彩,再看昏暗的太陽,心中計算時間、猜度天氣,卻又重新生了許多信心。
畢竟,若能頂住攻勢,待到天黑,或者下雨,金軍撤走,于處于守勢的宋軍來說,便是某種勝利了。
甚至從一個角度來說,左右翼只要糾纏住便足可放下,關鍵在于正面戰場……他已經在考慮,要不要派部隊出擊登塬了,以求勝手了。
當然,想到被塬上煙塵遮蔽的婁室本部,吳大還是強行放下了這個心思。
但就在吳玠不再只看右翼戰局,而是專注思索全軍全局之時,那邊戰事卻又起了反復——當那面韓字大旗領著數千金軍騎兵奮力迎上,卻居然不能擊退宋軍騎兵之際,后方那面很可能是代表了兀術的日月旗居然也動了!
堂堂數萬大軍的指揮,不顧一切,不等后援,直接率數千騎兵加入戰場。
經此一動,熙河路騎兵登時支撐不住,開始被逼退。不過有意思的是,這種后退居然不是那種潰退,更不是崩退,而是維持著交戰,仿佛被對方騎兵給慢慢推過來一般。
非只如此,騎兵一路退至陣前,劉錫的裂陣可能因為缺乏神臂弓的緣故沒能起到伏擊效果,但步兵加入戰斗后,對面金軍騎兵的推進速度卻也再度下降了一個層次。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幾乎是相持了。
毫無疑問,真就讓趙玖說對了,金軍果然是強弩之末!再強大的軍隊,在天氣和地形面前都要付出代價的!
中軍處,幾乎要彈冠相慶了。
但吳玠也好,趙玖也好,雖然也暫時安下心來,卻各自一聲不吭,都只是在遠眺他處而已。唯一的區別是,吳玠在努力朝東坡塬左近搜尋相關部隊,并且朝塬后派出哨騎,而趙玖則在遠望正南面,兀術身后更遠的山腳處。
果然,戰局瞬息萬變,就在宋軍被右翼戰局弄得一驚一乍一喜的時候,之前兀術閃出的山腳處,再度泛起了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