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放以為自己這一生就可以這樣無憂無慮過著,有著父母疼愛,家庭和睦,吃喝不愁。在自己五六歲時父母就把自己這一生安排的徹徹底底、明明白白,整天的學鋼琴、學戲曲、學書法,別的小孩深惡痛覺的事情,在沈放看來是一種享受,享受著上一世缺失的親情。
也許是因為帶著記憶重生的,出生時即可根據不同聲音進行識別周圍環境,所以這一世的沈放聽覺系統極為靈敏,從小就對各種聲音有極高的辨識度,幼兒時期就能分辨出不同的風鈴在風里的撞擊聲的差異;學習鋼琴時,比老師還能把握各個琴鍵的音準。最后爺爺托人請了一名音樂學院的老師親自教他音樂,老師在教導他一段時間后對沈放父母說:這孩子對聲音的頻譜比較敏感,以后可以從事專業音樂。
然而這一切平靜生活在1992年開始發生了轉變,在一位老人從南方畫了一個圈后,父親的心就開始野了。他不滿足于整天的坐在機關單位里喝茶看報混一天的日子,在跟大舅反復幾次洽談后下海了,經過了六七年的摸爬滾打,創立了榮尚地產公司。父親的生意是越做越大,應酬也越來越多,漸漸的就顧不上家了。
聽覺靈敏的孩子,思維和情緒都比較敏感,沈放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母親對父親的不滿。自己就拼命的努力學習,爭取讓母親為自己獲得的成績而高興。
在沈放上初中時父母慢慢開始有了爭執,雖然都是避開沈放,但是敏感的沈放已經察覺到了。沈放十二歲那年,獲得了燕京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但是回到家得到的卻是父親跟跟母親分居的消息,父親搬出去住了,這個家還是破碎了。
父母分居后的母親的脾氣也越來越差,得了抑郁癥,大舅專門從滬上請來遠方親戚楊阿婆來照顧這家里的飲食起居。
對于一直比較小資的母親實在是無法獨立支撐門戶,生活中的各種瑣事讓她疲于應對,她漸漸感覺到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場失敗,而沈放對她來說就是一個負累,是沈放拖累了自己,是他讓自己遠離了一本書、一杯咖啡、一縷斜陽、一個下午的悠閑生活。
經歷一世的沈放可以理解母親,她從小就是在大舅和外婆的保護下,衣食無憂無憂無慮的生活著,嫁給父親也是因為愛情,愛情就是她的全部,所以當愛情破滅了,她的世界瞬間也就塌了。
沈放十四歲的時候,跟母親好好的坐下來談了一次,說自己已經長大,可以照顧自己,希望母親可以走出失敗婚姻的陰影然后重新開始。后來母親辭職離開燕京,回到了滬上,慢慢的舔舐自己的傷口。
從此沈放也越來越沉默,徹底的沉浸在了自己音樂世界里。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沈放考上華夏音樂學院,兩人終于離婚了,父親同一個叫梁琪的女人結了婚,半年后有了沈放的同父異母妹妹金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