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數,差役和書吏們越是心涼。
看著這一箱箱的寶貨。
有的,是自佛朗機的艦船上掠奪而來。
佛朗機人占據了各處殖民點之后,瘋狂的掠奪當地的物資,或是直接掠奪本地的金銀,一船船的送回本國。
有的,來自于各處的殖民地點。
還有的,來自于海中貿易所得。
海中貿易所得,多是官方的絲綢和瓷器所換來的。
徐經留了心眼,所有官方的貿易所得,統統記下了一本帳,這筆賬,是朝廷的。
這一次清關,足足持續了一天。
人們不得不在此守著。
那些好事的天津兵油子們,卻是遲遲不肯散去,有人吃過了飯,又來了。
令他們瞠目結舌的是,船隊帶回來的,不只是一群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水兵,還有……數之不盡的寶藏。
人們不斷議論紛紛,有人竊竊私語:“據說現在帶回來的白銀,已有三百二十七萬兩。”大明一斤為十六兩,這就相當于,數十萬斤。
在海外,許多白銀并非是貨幣,人們習慣于用金子來做貨幣的用途,所以白銀的價格,并不昂貴,不少人,竟只是用白銀來做器皿或只充作飾物,所以在貿易的過程中,船隊瘋狂的收購白銀,數十萬斤白銀,折合下來,不過幾百噸而已,可到了大明,便是天量的財富。
黃金最為可怕,等到最終核算時,黃金已有一百九十萬兩,同樣不過是百噸,放在黃金洲,也不過是某國皇帝給自己搭一個金屋子而已,可這黃金無論是在佛朗機,還是大明,亦是可怕的財富,折成白銀,只怕價值千萬兩以上。
除非之外,還有數百噸的香料,數不盡的象牙、瑪瑙等珠寶。
近兩成乃官方的瓷器、絲綢所兌換所得。其余的,多是從佛朗機人手里搶奪來的。
兩成的黃金白銀統統裝箱,直接送入國庫,不,而今,理應是內庫了。
其余的,統統按著關稅,以十抽一的方式,這一成,再抽出來,充實內庫,剩余則按功績大小,分發賞賜船隊上下將士。
出海時兩千的水兵和船員,哪怕是沒有寸功,拿的最少的,折銀也在三千兩。
那些多的人,則是兩萬甚至三萬兩以上。
此時白銀還沒有持續輸入進大明,這只是第一次輸入而已,所以銀價還未像歷史中地理大發現之后,佛朗機人瘋狂輸入白銀進入中土,銀子的價格,并未貶值,哪怕是最窮的一個水手,手中的三千兩銀子,也足以讓他富甲一方,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大戶,娶幾個婆娘,完全不在話下,建個幾畝大宅,再置辦百畝土地。
至于立了功勞,得了數萬兩銀子的,那就更加可怕了。
一時之間,整個港口,喜氣洋洋。
而無數裝箱的財富,需統統先送去西山,而后再用大秤分銀,這樣做,也是為了安全,在這里將金銀分了,水手們固然個個都是刀頭舔血的人,卻也一時背不動這些財富,他們大多家徒四壁,這數百上千斤的金銀,直接放進自己的茅棚里?
天津衛沸騰了。
尼瑪!這出海,幾乎形同于搬金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