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想要開辟一個新的選才方式,對于科舉,他已有不同看法了。
可現在是廢黜不了科舉的,這是士人的根本利益,真要鬧出來,非要天下大亂不可。
可是保定府和通州,卻不同,這兩處地方,可以進行某種嘗試。
原先的科舉制,在新政的地方不適用,可現在提拔的吏員雖不錯,可畢竟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規范制度,未來,想用新的體制,來與科舉制抗衡,首先要做的,是讓這個新的體制,完善起來,新成某種定制。
方繼藩苦笑起來。
弘治皇帝看了方繼藩一眼:“卿家苦笑做什么?”
“兒臣培養了不少人才,新制之中,難免兒臣的徒子徒孫們,有利。可一旦如此,西山文學院,這么多學八股的人,可就前途不明了。這手心手背,都是兒臣的肉啊。”
這話說的……
言外之意是……
我方繼藩不是吹牛,無論什么規則,我西山書院,都吊打書院外的那些渣渣。
弘治皇帝瞪他一眼:“一個月之內,擬定一個章程來吧。”
方繼藩道:“那兒臣,這就去向劉公請教。”
弘治皇帝頷首:“不要張揚。”
當然不能張揚。
說實話,這等于是把士人的根都挖了。
方繼藩本就是他們的掘墓人,我方繼藩就這小暴脾氣,來啊,你們有種來打我。
可是……劉健不同,劉健乃是百官之首,是士人的領頭人,若是有人知道,方繼藩在挖他們老墳的時候,劉健還在背地里提過什么建議,出過力,只怕消息一傳出來,那些士人,就要手撕劉健了。
方繼藩正氣凜然道:“陛下放心,兒臣口風很緊的。”
他告辭而出,卻沒有急著去見劉健,而是立即關起門來,將自己的幾個弟子,統統都召來,甚至是歐陽志,也讓他從保定府趕過來。
看著五個弟子,方繼藩一陣唏噓,說出了弘治皇帝的真實意圖,而后道:“這是大事,這個章程,影響到的,將是數百上千年,章程怎么擬定,你們先各抒己見,尤其是歐陽志,歐陽志啊……”
歐陽志沉默了片刻,篤定的道:“學生在。”
“你有獨當一面之才,這方面,你的經驗最是豐富,你來領這個頭,你的其他師兄,協助你,先草擬出來,為師看看,接著,我們再逐條的討論,還有……這事兒……暫時別放出消息去,為師不愿打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拳頭會疼的。”
…………
推薦一本書《趙公子》,寫的是先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