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娘拉了拉周氏,道:“姐姐,你別埋怨小郎,這事可能是妹妹考慮有欠周詳,雖說歷年都有考生去拜見考官。考官也為這些考生大行方便之門,但或者這位劉提學,本身不喜歡這套。若這真的對小郎進學有礙,那可是妹妹的大罪過。”
惠娘臉上現出擔心。以她為人處世的經驗,自然能看出沈溪這次去拜訪碰了釘子。但她眼下也沒辦法補救,只能希望提學那邊大人不計小人過,別把事情放在心里。
之后蘇通和鄭謙再去拜訪劉丙,惠娘就不再讓沈溪去,兩天后。劉丙離開汀州府,北上前往邵武府繼續考察。
惠娘從衙門那邊得知個消息,令她稍感安慰……蘇通和鄭謙在知府安汝升的幫忙下,在劉丙臨別前見了一面,劉丙對于這兩個年輕才俊似乎頗為欣賞。
因為沈溪第二次沒去見,再加上劉丙這個人似乎很好說話,讓惠娘終于松了口大氣。
“都說了讓這小子去,他偏偏不去。這下好,提學大人都走了,連給人一個好印象的機會都沒了。”周氏有些后悔,她在聽了沈溪的那些話以后有點兒后怕,所以就沒敢堅持再讓沈溪去。
惠娘笑道:“沒事就好。小郎是有真才實學的,他可以靠自己的本事考取功名。”
周氏笑了笑沒當回事。
等下午周氏忙著去照顧孩子的時候,惠娘才一臉歉意過來對沈溪道:“小郎,都怪姨沒好好考慮清楚,若因此而令你進學無望,姨就是死了都不足以謝罪。你不會怪我吧?”
沈溪安慰道:“姨,你做這些也是為我考慮,我怎會怪責?”
“那就好,那就好。我就怕你回頭會恨我,覺得姨多管閑事。”
惠娘輕撫胸口,言辭間有些決絕,“姨想過了,若你真的因此而耽誤進學,姨就算傾盡家產,也要給你捐個監生回來,不會讓你耽誤考舉人中進士。”
對此沈溪只能呵呵了。
明朝中期因為對瓦剌的戰爭,監生不再只是靠蒙蔭和地方選拔,通過銀錢也能買到名額。
只要有監生的身份,同樣可以參加鄉試。
雖然沈溪不知道一個監生價值幾何,但料想少則數百貫,多則上千貫。也就是說,沈溪這般努力,其實完全可以用銀子換得,一個秀才,等于士子十幾年寒窗苦讀,也等于納幾百兩銀子成為監生即可。
*************
ps:第三更!
這章是在火車上寫的,稍后抵達重慶可能要找下榻的賓館和找地方吃晚飯,估計沒時間再碼字,看在天子如此勤奮的份兒上,大家訂閱支持吧!未完待續。